-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芣苢》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符合语境,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湿地作为可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营养物质,甚至有毒物,从而①;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对人类②。当今,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即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何建明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
记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个字)
何建明:从《诗经》到屈原的作品,再到司马迁的《史记》,等等,这些作品的文脉是有继承性的。近现代作家、当代作家,同样继承了前辈作家的文脉,代代传承。我们的国家在奋进和发展,文学也是跟着这种潮流走。写作方向明确,我们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才会长久。
记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何建明:20年前我到天津采访,碰到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讲了他自己的事。老人退休以后,为了援助贫困大学生,自己蹬三轮车在火车站拉客,赚了二十几万块钱,给了贫困大学生,而他自己就吃住在广告牌的后面。我当时非常感动,这个老人家就进入我的作品《落泪是金》中。像这样的小故事很多。
3.除了《芣苢》与《插秧歌》之外,描写古人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绘了怎样的劳动图景。
(1)《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麻属,纤维可以织布)。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2)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①改善环境污染②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解析:第一空,由前文的“可有效……,还能有效……”可得出湿地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空,由上文“湿地还是……,又为人类……”可知,湿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空,由前文可知,此处应从保护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角度组织答案。
2.答案:①中国从古到今的文脉是如何延续的?如何保持文学创作的生命力?
②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在本题中,要根据何建明的回答反推记者的提问,还需注意字数限制。何建明的第一段话中,前两句谈论文脉的“继承性”问题,后两句谈论“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如何才会长久,由此可以推出第一个提问内容;第二段话主要讲了“20年前我到天津采访”听到的故事,并且说“像这样的小故事很多”,由此可以推出第二个提问内容。
3.答案:(1)描绘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沤麻、沤纻、沤菅,一边劳作一边说笑的景象
(2)描绘了农民欢笑歌唱,趁着霜后的晴天通宵打稻谷的繁忙景象。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诗句中的景、人活动等展开。《诗经·陈风·东门之池》描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在东门之池“沤麻”“沤纻”“沤菅”的劳动过程,同时还有“晤歌”“晤语”“晤言”等活动,说明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应该是一边“沤麻”“沤纻”“沤菅”,一边说笑。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先交代事件,即趁着霜晴“打稻”,接着描绘“打稻”的具体场面,笑声、歌声和连枷打稻声响到天明,由此可知,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农民通宵打稻的繁忙场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烛》精品课件1.pptx
- 《百合花》精品课品鉴 (1).pdf
- 《致云雀》精品课品鉴.pdf
- 《【阅读专题3】恰当与合理:新闻评论的角度》教学课件.pptx
-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文赏析 (1).docx
-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质教学设计2(第1课时).docx
- 《致云雀》课后综合提升.docx
- 第二单元检测卷1 (1).docx
- 第二单元学习与测试.docx
-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docx
- 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pptx
-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2).pptx
- Unit27ToothacheLesson53(课件)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B.pptx
- Unit3MyweekendplanPartBLet’stryLet’stalk(课件)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2.pptx
- 第6课时《练习八》(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pptx
- Module1Unit2Howareyou(课件)(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pptx
- Unit3FamilymattersUnderstandingideasReading课件高中英语.pptx
- Unit5WorkingtheLandReadingandThin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5.pptx
- Chapter5WhataretheydoingPractice2(课件)新版香港朗文英语一年级下册.pptx
-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易错字突破(精讲课件)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高频易错字突破讲与练.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