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拿来主义
—鲁迅;
教学目标
01了解作者以及作品背景;
02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03体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八;
1.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鲁迅”是他1918年;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
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
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课外拓展: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课外拓展: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2.作品背景:
本文最初发表在1934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上。当时,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文化上都实行一条卖国投降主义路线,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另一方面,英美帝国主义还用腐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革命内部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
来文化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的。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无产阶级应该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冠冕堂皇guānmiǎn残羹冷炙gēngzhì吝啬sè脑髓suǐ
玄虚xuán孱头càn
蹩进bié自诩xǔ;
2.快速浏览课文,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1)文本首先揭露和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2)然后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3)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
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
第一部分(第1-4段):
分析批判“送去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
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讨。1.阅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各自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有何利弊?
入;;
闭关主义丧权辱国(排外)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媚外)
送来主义国将不国(惧外)
拿来主义人→新人,文艺→新文艺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议论文论证方式:
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
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
2.品读课文,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1)举例论证
para1: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2)类比论证
para3: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
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
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例子:《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类比对象;
3)比喻论证
para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大宅子文化遗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八;
种类;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