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沿技术讲座》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专业前沿技术讲座
课程名称
(英文)
ProfessionalFrontierTechnologyLecture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
选修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
考查
总学分
(学时/周)
1(16)
理论学分(学时)
1(16)
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
0
先修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与规划
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适应范围
全日制本科
面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学期
6
开课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况、主流前言技术,使学生对专业目前的概况、包括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发展趋势、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基本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理解该专业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掌握行业前言动态,对就业及后续人才培养、职业发展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能够理解电信信息领域现有技术的局限性,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发展现状和趋势。
课程目标2:能够正确认知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技术规律与特点,能利用工程数学、信号工程处理方面等理论知识理解相关新技术原理、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的之间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支撑的毕业要求
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6.工程与社会
6.1熟悉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展规划、政策,了解企业管理体系。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M
10.沟通
10.2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现状,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结合复杂工程问题撰写报告、设计文稿,能够清晰陈述观点和回答问题。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H
本课程的各个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如表2所示。
表2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6.1
毕业要求指标10.2
课程目标1
0.6
0.4
课程目标2
0.4
0.6
注:将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对应课程教学目标中,每一列的权重Σ=1。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及资源对应关系
第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况及学科概况(3学时)
1、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发展前景;
2、了解本行业一流电子信息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业务范围,技术开发方向等。
支撑的课程目标:1,2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研究应用(3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研究的基本内容、的研究途径;
2、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3、了解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1,2
第三部分:先进汽车电子技术介绍(4学时)
1、了解物汽车的网关,通信协议以及ICAN、DCAN、BCAN等核心器件;
2、了解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下汽车中控屏幕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先进功能,主控芯片及其摄像头数据采集处理、雷达数据采集处理、超声波数据采集处理等功能;
4.掌握电气化趋势下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ECU控制器的功能。
支撑的课程目标:1,2
第四部分: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概述
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常用的通信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3、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知。
支撑的课程目标:1,2
第五部分: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与趋势(3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
2、了解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应用层与传输层;
3、掌握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
支撑的课程目标:1,2
课程思政融入点:在移动通信技术介绍当中,重点阐述华为、中兴等公司在5G通信方面的研发以及核心处理器的开发历程,展现了我国在通信领域打破欧美垄断,独立研发的强大实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
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课程以讲座形式开展,没有固定教材。
五、课程目标与考核依据及评价标准对应关系
总评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本课程考核环节由课堂表现、作业、答辩ppt、期末报告成绩组成。
课程总成绩=课堂表现×10%+作业×20%+答辩ppt×30%+期末报告×40%。具体考核会环节、评价方式、比重和对应的课程目标如表3所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