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读书札记|跟着蛤蟆先生认识“我”
《跟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英国著名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写的一本奇特的小书,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带进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心理学;也很少有这样惊心动魄的读书体验:读着读着,忍不住会反省,会逼问自己:现在的我从哪儿来?我是不是也沉溺在自己熟悉的游戏里而不自知?
成人看到这个书名,大多会不解,蛤蟆先生?心理医生,这是哪儿跟哪儿啊。但若是一个十来岁的儿童,估计大多会会心一笑,哦,蛤蟆先生,那个爱吹牛爱出风头爱冒险的富二代啊!是的,本书就是英国的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续写,鼹鼠啊、河鼠啊、老獾啊,熟悉的主角再次登上舞台,不过,这次,是以蛤蟆先生治疗抑郁接受心理诊疗为主要情节的。所以说,这是一本带着童书外壳,有着心理学核心的专业书籍。
蛤蟆先生出身名门,有着做“主教大人”的外祖父与经营实业的祖父,父亲冷漠严苛,一直把做好家族继承人当作自己的使命,母亲以父亲的喜怒为喜怒,连给孩子的亲近都小心翼翼。童年经历,就像核心芯片,决定了蛤蟆先生的人生模式——逃离祖父、父亲经营的酒厂,逃离有着外祖父响当当名号的一个个学校,穿父亲讨厌的衣服,做父亲讨厌的事,做一个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开心果。
但是,中年的蛤蟆先生不快乐,觉得活着没有价值,自己的一辈子是个笑话,想做点什么可转念想想还是算了……这样的情绪是不是很熟悉?就像感冒一样,每个人都会偶尔地被负面情绪感染。大多数人可能喝一次酒、刷一次剧、撸个串、跑个步什么的,就摆脱了情绪低谷;但当自己无法调整,较长时间深陷其中,那么就得求助于专业人士了。
咨询师灰鹭先生,就这么一步一步与蛤蟆先生沟通。
第一次见到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这样能自抵内心的语言很多,倾述与倾听,讲解与引导,蛤蟆的“情绪温度表”,从1-2,到5-6,再到8-9,最后到9-10,凤凰涅槃一般,一个独立的、自信的蛤蟆渐渐形成了。
跟普通的医生不一样,患者求助心理咨询师,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心理咨询师引领患者自己找到症结,解决问题。所以灰鹭先生经常说的话是这样的:
“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这一次,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快乐?”
“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你当时处在什么状态下?”
“更重要是你怎样觉得,蛤蟆,你觉得是这样吗?”……
把隐藏的“我”找出来,认识“我”,接纳“我”,成为“我”,这大概就是灰鹭先生做的事。灰鹭先生说,每个人完整的人格有三个“我”——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而一个人真正成熟的表现,就是让自己处在理性的、对自己负责的“成人自我状态”。
成长就是蜕变,是超越。但事实上很多成人,特别是弱势的人,往往会重复幼年的应对模式,做那个“适应型儿童”,安全但不快乐。
从这个角度说,0-4岁幼儿的成长阶段实在太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的童年温暖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次发现,心理学是一门深奥但很有意思的学问,如果可以,你也读读这本书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