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很多事情都出现了与周礼不符的历史现象,孔子对之深为不满,曾讲:“觚(古代一种酒器)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这一现象()

A.表明恢复周礼刻不容缓

B.说明士上升为主流阶层

C.反映出社会秩序的变动

D.体现了权力的平衡过渡

【答案】C

【解析】

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很多事情都出现了与周礼不符的历史现象,孔子对之深为不满”“觚(古代一种酒器)不觚,觚哉,觚哉!”及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出现了很多不符合传统礼仪的现象,这反映出社会秩序的变动,C项正确;当时周礼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恢复周礼刻不容缓”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春秋时期,虽然士的地位有所上升,但这并不表明士成为主流阶层,排除B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王室日益衰微,“权力平衡过渡”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陶楼是东汉大中型墓葬中的一种常见仿真随葬器物,到东汉晚期愈发普遍。如图所示为山东宁津庞家寺汉墓出土的五层陶望楼,每层的墙壁都挂着盾牌和弩机。由此可见,东汉的陶楼()

A.是豪强地主崛起的明证 B.是恶劣治安状况的映照

C.是田庄经济凋敝的缩影 D.是佛塔工艺传播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山东宁津庞家寺汉墓出土的五层陶望楼,每层的墙壁都挂着盾牌和弩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地主崛起在自家建立起望楼并且囤积大量兵器,故东汉的陶楼是豪强地主崛起的明证,A项正确;地方豪强建立望楼,不能说明地方治安是否恶劣,排除B项;田庄经济的发展是地方豪强势力强大的重要因素,排除C项;东汉晚期佛教传入中国,但陶楼建筑与佛教工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北朝的官方祭祀的雅乐系统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汉族乐器及乐曲,而是在儒家礼制外衣的笼罩下,清晰地表现出北朝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气息。北朝的音乐从乐器到乐曲,都是直接以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和乐器进入到官方郊庙祭祀雅乐系统中。这反映出北朝()

A.儒学思想的复兴 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民族文化的交融 D.华夏认同氛围较浓厚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朝官方祭祀的雅乐系统中,乐器和乐曲没有采用传统汉族音乐文化,而是直接融入少数民族特色,这说明虽然北朝时期官方礼制披上了儒家礼制的外衣,但其实际音乐文化体现出浓厚的少数民族气息,这反映出民族文化交融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在官方祭祀音乐系统中的凸显,未涉及儒学的复兴,排除A项;虽然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符合北朝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但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化的内容,而是侧重于音乐文化的民族特征,排除B项;北朝雅乐系统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不能简单将其归结为华夏认同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4.宋宁宗庆元年间,以台谏官出任的同知贡举开始负责监督其他考官,即以一名台谏官充任知贡举或同知贡举,监督纠察其他考官。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命台谏官监督其他考官,防止其受贿私取。这些举措旨在()

A.促进台谏制度的合一 B.完善科举取士的流程

C.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D.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

【答案】D

【解析】

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提到台谏官被任命为同知贡举或负责监督考官,明确职责是“防止其受贿私取”。这些措施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对科举考试的监督,尽量减少舞弊行为,保障人才选拔的公正性,D项正确;材料中台谏官员职责混同,已经合一,而不是促进台谏制度的合一,排除A项;材料重点是防止考官徇私舞弊,其目的并不是对流程本身的改进,排除B项;宋代门阀士族势力已基本消亡,这些举措针对的是科举舞弊现象,而非门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