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写作潜力策略探究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交际语境、搭建写作支架、观察生活找素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难的问题。
一、巧设交际语境,激发动笔欲望
课程标准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具体交流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注重设计基于学生现实需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际语境,将写作与交际紧密结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是“学写倡议书”。教学时,笔者这样设置写作语境:“害怕狗的同学请举手。你在小区里有过被狗惊吓的经历吗?你看到一些养狗人士遛狗不拴绳是什么心情?这样不替别人考虑、不讲公德的事,你还见过哪些?如果让你给这些人写一封信,你会说些什么?”在此语境下,笔者让学生大胆交流、碰撞思维,并引导他们将思考、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有的学生说,一次自己和弟弟在小区景观湖边玩,一条半人高未拴绳的大金毛突然冲了过来,把弟弟吓得哇哇大哭,幸亏一位好心的清洁工人帮忙赶走了大狗;有的学生说,每天下午放学时都会有部分家长不在接送点等孩子,而是把电动自行车一直骑到学校大门口,给大家出行带来不便……笔者针对学生在小区里遭遇大狗惊吓的事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从呼吁小区居民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写倡议书;针对学生提出的部分家长不遵守规则影响放学秩序的现象,笔者引导学生向家长、学校或交通部门发出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学校周边道路通畅的倡议。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被调动起来,产生了写作兴趣。
二、搭建写作支架,丰富语言表达
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让学生明确写作逻辑,完成写作“从无到有”的过程。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佳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构,培养学生搭建写作框架和丰富内容表达的能力。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写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如演讲、游学、拔河比赛、六一演出、慰问活动等。学生明确要写的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诸多方面思考并搭建支架。以拔河比赛为例,学生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次拔河比赛,同学们的整体表现如何?哪几位同学表现得比较好,为什么?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思考写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点面结合”在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中均有体现。在《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而后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每位战士顽强歼敌的情形,将人物群像的描绘和每位英雄的刻画巧妙融合。通过回顾,学生发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既能关注整个场景,又能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进而自主迁移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三、引导观察生活,生成写作内容
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从“留心周围事物”到“观察周围世界”再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的要求。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将生活中有写作价值的人、事、物记录下来,生成写作内容。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金色的草地》后,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如: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金色的花朵张开了;傍晚,草地又变成了绿色,因为蒲公英花瓣又合拢起来了。由此,学生总结出观察方法“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接着,笔者为学生安排小练笔,要求学生运用连续观察的方法观察校园中的爬山虎并写一写观察所得。学生只有耐心、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的变化,进而写出一篇有特点的小练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的学生发现爬山虎的“爪子”像蜗牛的触角一样细小娇嫩,但在墙上趴得特别紧,风吹雨淋都分不开;有的学生发现不同季节的爬山虎颜色不一样,春天是嫩绿色,夏天是翠绿色,到了秋天则是一片灿烂的红。根据观察的情况,有的学生写了《爬山虎的“爪子”》,有的学生写了《走过四季的爬山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