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扣词析句以读悟情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母亲逝世后撰写的回忆性散文。教学目标是学习“扣词品析”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了解朱德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崇敬之情。
一、导入新课,找出关键词语
教学伊始,笔者介绍扣词品析是指阅读时紧扣关键词,思考作者是如何用一个关键词连缀写作内容、安排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抒发文章感情的一种阅读方法,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学生阅读课文后找出了“还”字。笔者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带“还”字的语句并分享。学生分享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其分类。
第一类句子直接刻画母亲勤劳、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的形象,包括以下句子。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②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③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④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第二类句子通过写“我”丰满母亲形象,突出母亲支持革命、深明大义,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包括以下两句。⑦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类句子通过写其他人深化母亲形象,将文章主旨上升到对民族、人民和党忠诚的高度,包括以下两句。⑨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⑩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二、逐层深入,品析母亲形象
此教学环节根据三类句子,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品析母亲形象。
1.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直接刻画母亲形象
笔者让学生跳读上述①~⑥句,分析它们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发现:①②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任劳任怨,勤俭持家;③④句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⑤句写出了母亲的宽厚仁慈;⑥句写出了母亲支持革命。笔者点拨:上述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一个生动的画面,它们不仅把母亲放在家庭生活中写,还把母亲放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写,直接刻画了母亲形象,具有这样优秀品质的母亲让我们肃然起敬。
2.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我”,丰满母亲形象
笔者让学生精读第⑦⑧句,体会其中“还”的表达作用。学生明确“这些‘还’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后,笔者让他们找出文中其他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的句子或段落并朗读。学生找出的句子有“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段落有“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笔者点拨:“母亲生活在旧社会,生活贫困,曾遭受到剥削,但她勇于反抗,深明大义,支持‘我’参加革命。文中不仅写了母亲给‘我’的教育和影响,还用‘我’的行动和感受侧面烘托,丰满了母亲形象。”
3.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其他人,深化母亲形象
笔者让学生泛读第⑨⑩句,抢答句中的“还”写出了父亲和祖父怎样的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勤劳”后,笔者追问:文中还有哪些人具有勤劳的品质?学生讨论后得出:文中大家庭中的其他人及许许多多的农民都具有勤劳的品质。笔者让学生思考文中写许多和母亲一样具有勤劳品质的劳动人民有什么作用。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笔者点拨:“由写母亲拓展到写千百万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实际上是说母亲只是这千百万勤劳的劳动人民中最普通的一个,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些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学生由此发现:作者将对自己母亲的爱上升到对于民族、人民和党忠诚的高度,这样写可以深化母亲形象,因为爱自己的母亲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就是对母亲最大的报答。
三、再读关键语句,体会深挚感情
笔者让学生再读以上①~⑧句,体会其中“还”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现上述句中的“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尊重、爱戴、敬佩、感激之情。笔者引导:“请略读课文,找出其他能够体现作者对母亲深挚感情的词句,并说明理由。”一名学生从85岁高龄的母亲甚望见“我”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体会到“竟”字既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深情怀念,又表现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另一名学生认为“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还有学生认为“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笔者总结“本文语言简明朴实,运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但作者以切身感受为基础写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