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如何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docx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如何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如何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PAP)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缩短住院周期和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I类切口手术由于不涉及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同时也不涉及患者感染区域,因此I类切口手术PAP是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管理重点关注的内容。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是优化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推动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基础。

1.掌握用药指征

Ⅰ类切口手术通常情况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特定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预估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合理选择药物种类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药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首选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不需要复杂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选择克林霉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或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且术前发现患者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或者该机构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③眼科手术可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3.把握用药时机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是手术预防的关键。为了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液及组织中达到并保持有效的抗菌浓度,通常在术前0.5—1h给药,以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并充分覆盖手术造成的高危污染期。用药时间过早,机体会过早代谢药物,降低患者血药浓度,当其低于有效浓度时,则无法实现预防感染的效果,使患者出现耐药。万古霉素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因此,为了确保正确的药物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内进入体内,建议术前预防用药在手术室内给药,而非病房内给药。

4.及时追加第二剂

当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巡回护士及时提醒手术医生,及时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

5.掌握用药疗程

相关研究显示,延长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与耐药菌的出现密切相关,长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反而有增加感染的风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长达24—72h,不仅使耐药菌产生增加,甚至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疗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4h,特殊情况如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室,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从医院顶层设计管理到科室控制相关指标,再到临床问题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需要医务科、药剂科、感控部门及临床科室共同努力。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人人有责!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