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营养二十世纪医学的重要成就营养支持抗生素输血技术重症监护与支持麻醉技术免疫调控体外循环from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2006年对北京、上海7所三甲综合医院4549例住院病人的调查显示:营养不良性贫血发生率在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40.36%、53.12%和50.66%;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11.12%、12.22%和14.62%;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27%、31.57%和19.75%;说明病人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中国医师心血管风险评估”项目结果(2008年10月)?吸烟率:男性医师29.8%?肥胖比例:男性医师33.5%?血脂异常比例:男性医师45.2%,女性医师26.5%?10年冠心病风险:54.4%的男性医师和20%的女性医师高于一般人群北大人民医院35岁以上在职职工体检结果(2009年)?血脂异常占47.9%?脂肪肝占32%?高血压占15.3%?血糖高者占10.4%2015第九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召开于健春主任委员致开幕词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选肠内还是选肠外?来自英国国家重症监护研究中心临床试验部的工作人员发表在2014《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为“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途径选择的临床试验”,展示了一项大型、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探索了肠内及肠外营养的方式对于其预后、合并症等的影响。研究以非预期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将这类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在患者进入ICU的36小时内开始营养支持,持续至5天的时间。研究终点定义为30天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研究纳入了2400个患者,其中2388个(99.5%)患者进入随访(1191进入肠外营养组;1197进入肠内营养组)。在30天内,1191个肠外营养组的患者中393例发生死亡(33.1%),而1197个肠内营养组的患者中409例发生死亡(34.2%),统计学并未发现显著差异。而在肠外营养组中,低血糖及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而感染发生率、90天死亡率、并发症及总能量摄入方面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当然,既往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早期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会增加感染的发生几率,且并不利于预后。而本文提到,这可能并非是采用哪种途径导致的问题。本文所述的研究采用非常严格的试验监控系统,加强了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血糖监测,从而并未发现肠内及肠外两组之间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于是本文也得到结论,肠内或肠外的途径并非真正导致感染发生差异的原因,而应进一步加强医疗系统对于重症患者的血糖监管。研究表明,对于重症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对于预后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而肠内营养组患者发生肠道反应及低血糖的几率要高于肠外营养组。家庭肠内营养家庭肠外营养选择原则1.优先选择肠内营养2.周围静脉营养与中心静脉营养之间应优选选择周围静脉营养。3.肠内营养不足时,可用肠外营养加强。4.营养需要量较高或期望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时可用肠外营养。5.营养支持时间较长时应设法应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时机-早期营养早期营养已成为ICU病人常规治疗措施目前公认的早期营养是指应激后24?48h内开始进行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应是ICU病人的首选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应激反应程度、降低炎性介质产生、维持肠道结构完整性、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你知道患者的能量消耗吗?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减少。测定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物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就是定比定律。例如,氧化1mol葡萄糖,需要6mol氧,同时产生6molCO2和6molH2O,并释放一定量的能。下列反应式表明了这种关系:C6H12O6+602→6CO2+6H20+△H同一种化学反应,不论经过什么样的中间步骤,也不论反应条件差异多大,这种定比关系仍然不变。例如,在人体内氧化1mol葡萄糖,同在体外氧化燃烧1mol葡萄糖一样,都要消耗6molO2,产生6molCO2和6molH20,而且产生的热量也相等。一般化学反应的这种基本规律也见于人体内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反应(蛋白质的情况下有些出入,参看下文),所以它成了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间接测热法(indirectcalorimetry)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这种定比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