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复习《特定信息理解与概括》.pptx

高考语文复习《特定信息理解与概括》.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一、考情概览;二、理解句子含义;(1)准确理解字面(表面)意思。对于一首诗词,我们想要领会其中的深意,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文字的意思。通过填充省略、调整语序、词语活用等手法准确理解字面意义。

(2)揣摩深层含意。结合诗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分析该句的意象及其所使用的用典、双关等表达技巧,挖掘句子的深层意蕴,尤其是诗句背后的情感(理趣)。这里的分析技巧是为“理解”服务的。如分析双关手法,是要把其另一层意思理解出来。

(3)答题思路:由词到句(先解释关键词语,后说整句意思),由象到情(先说意象再到深层情感),由言到理(由表层意思到内蕴的道理)。;2、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准确提取与概括内容:

因为赏诗的前提在于懂诗,所以高考中有关“懂诗”的试题越来越多,而能够提取或概括古诗的内容题居多,常见的提取方式如:“……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题型实质上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概括。;作答时注意:

(1)逐联逐句地梳理、分层,根据题干准确提取信息内容。古诗的阅读范围很小,最多也就八、九句,要对全诗扫描、筛选,然后定点提取、概括,不可有遗漏。

(2)答题要特别听从题干指令。如是概括,不要翻译或描述,有的概括其实就是要求揣摩叙描的角度,找出这个角度并稍加概括即可。即使是分析,也应先概括,再分析。

(3)答题语言最好把关键词“缝”进自己的答案,也可把这个关键词转译一下。这类题有时要点很多,还要注意分点、多点提取与概括。为此,应注意对隐含内容的提取与概括。

;(二)筛选提取信息

2、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①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1、方法

(1)知人论世。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梳理层次,抓住关键。古诗多卒章显志,要多抓尾句、尾联等关键句子,以此准确把握主旨。;

2、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五、提炼哲理;(2)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的关系,就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3)要善于化实为虚。要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和过程中抽取、提取出普遍的道理来。;

2、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六、评价观点态度;1、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四角度”;(3)分析诗歌语句的含蓄意蕴,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作者并不会直接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而是通过写景或叙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要注意分析诗歌中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意或理趣意,由此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辨析用典的修辞手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使诗歌内容更丰富,表达更含蓄生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歌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化用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2、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3、规范答题“三步骤”;4、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