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了凡四训读后感实用13篇.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了凡四训读后感实用13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篇1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知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根据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那就从《了凡四训》开头吧,刚刚读完了第一训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知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行以做坏事,以此来制造命运,而得到一个欢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详细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熟悉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受证明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支配,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念,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今,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熟悉了云谷禅师,禅师告知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转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今后,宣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由于极善的人,尽管原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气,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由于极恶之人,尽管他原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假如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气,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全部的福田,都打算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快乐,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训读后感篇2

《了凡四训》是一部家训,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以及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他是盼望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心得、阅历告知他门,关心他们少走弯路,顺顺当利地把家族一代代传承下去。

为什么叫了凡?

小时候,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名为孔先生,孔先生把一生的命运结果猜测进行详道,参与府第一级的考试,会得第七十一名,参与提学一级考试,会得第九名,以及哪年能成为廪lin生(秀才中成果优秀这,政府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哪一年当上贡生(贡生是秀才的最高级别,考上贡生,等于拿到了通往太学的门票),在贡生之后哪一年会当上四川某个县的县长,当县长三年半后,应当辞官还乡,孔先生还算出,五十三岁那一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会逝世,最终还说命中无子等等。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的确如孔先生所言,并一一应验,当当上补贡后,去栖霞山拜谒(ye)云谷禅师,进行修行,他们在一间房间相对而坐,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不曾说话,云谷大师问:一般的凡夫俗子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成为觉悟者,是由于执着于各种妄念,你整整坐了三天三夜,不见起心动念,是什么缘由呢?

回答:说曾有一位算命孔先生,给他算过一卦,把他的一生得失荣辱,算的清清晰楚明明白白,就算是要起妄想,也没有什么可想的了

云谷禅师:我原以为你是一个有大才智的.人,没想到你其实还是一个凡夫,一个人假如做不到没有妄念,就会被妄念束缚,最终难逃命运的流转,怎么还可能超越命运呢?事实上,只有凡夫俗子才会有所谓的命数。特别特别和善的人,命数很难困住他;特别特别邪恶的人,命数也很难框住他;由于,善与恶积下来的种子,让命运变得很不确定。你二十年来,不曾转动命运丝毫,莫非不是凡夫俗子吗?

问:莫非可以逃脱命数吗?

云谷禅师: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诗经》里说,我们应当牢记祖先,努力进德修业,协作天命,自己多多追求福气,的确是古之明训。我门佛教的经典说,求富贵可以得富贵,求生男生女可以生男生女,求长寿可以得长寿。

说:当真?

云谷禅师:说谎话是佛门大戒,各位佛菩萨说的,怎么会哄骗你呢?

问:孟子说过,那些仁啊义啊礼啊智啊,是人本性中原来就具有的,只要想要,就可以得到。所以,仁义道德,是我们想求就可以求得的,但是,功名利禄怎么可能是我们想求就能求的呢?

云谷禅师:孟子说的并没有错,只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有没有听六祖慧能说过,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心。假如从心这个层面上去查找,那就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我们想求就能求的。我们既可以向内求得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假如我们不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自我省察,而是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就会陷入盲目的追求中,万事只能听天由命,向内向外都不会得到,没有什么好处。

云谷大师又问:你觉得你能不能考取功名?你是

文档评论(0)

ZC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