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药理学向晓雪67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学(向晓雪)2020.7.16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总论(6学时)绪论;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效、毒理研究基本要点。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本章的学习要求1.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药物因素,包括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储存、炮制、制剂、剂量,配伍和禁忌。2.熟悉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积极因素,包括生理病理状态。3.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贮藏、剂型和制剂工艺、剂量、配伍与禁忌、生产工艺及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性味。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甘、淡、凉,归肝、肾、膀胱经。功能利湿退黄,利尿通淋,主治黄疸尿赤,热淋、石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1.品种中药品种繁多,至今已达12000余种,常用药500余种,以植物药为主。由于我国幅员广阔,使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其中有许多药同名异物,也有很多药同物异名。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2.产地产地不同对药物质量的影响也很大。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和动物,各自生长分布的区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差异,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土壤对植物药内在成分的影响更大。同一味中药产地不同、质量就有差异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正品大黄:结合型蒽醌为主,泻下作用的ED50为326-1072mg/kg混杂品种:游离型蒽醌较多,泻下作用的ED50为3579-5000mg/kg掌叶药用华北天山《本草蒙筌》言“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故历史上有“道地药材”之概念。如河南、山东的金银花绿原酸的含量为4%-7.59%,而其他非道地药材的含量大多在3%以下。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3.采收季节中药品质的优劣,与采收季节密切相关。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株的生长和成熟期各不相同,故中药材的采收季节也就随入药部位的不同而异。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茯苓全年刨,九月中旬采菊花,十月上山采连翘。中药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周期,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与生长期关系密切。《千金翼方》“故不依时采摘,与朽木不殊”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4.炮制中药饮片一般需要炮制后使用,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前后,中药的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也随之而有差异。(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疗效(3)加强或突出某些一作用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生半夏——姜半夏(粘膜刺激性↓,镇吐作用↑) 芍药——炒芍药(安息香酸↓,对粘膜刺激性↓)生首乌——制首乌[LD50增加20倍(P0)和62.7倍(ip)]乌头:双酯型乌头碱(LD50=1.8mg/kg)?加热单酯型次乌头碱(LD50=5.8mg/kg)?氨基醇类乌头碱(1/200-1/4000)(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2)增强疗效延胡索——醋制(生物碱成盐)——镇痛↑杜仲——炒制(胶质破坏)——降压↑甘草——蜜炙——抗心律失常↑黄芩——炒、蒸、煮——黄芩酶被破坏,利于保存(黄芩苷含量高)。杏仁——炮制——苦杏仁酶,利于苦杏仁苷保存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生大黄主要含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苷,经炮制成熟大黄之后,结合型蒽苷减少,而抗菌成分游离型蒽苷含量增加,故生大黄泻下作用强,而熟大黄则抗菌作用增强,泻下作用减弱。炉甘石(碳酸锌)—煅烧—氧化锌↑—收湿敛疮(3)加强或突出某些一作用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用药宜新”5.贮藏贮藏条件对中药质量的优劣,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贮藏不当会造成中药材霉烂、虫蛀、走油等现象,从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的发挥。中药贮藏保管通常应以干燥、低温、避光为好。“用药宜陈”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五讲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8.配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