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优质课件.pptx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优质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一、旧时代的物种交流课本导读(P8)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特点:①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是在邻近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交流;③物种较少;④以陆路为主;⑤受战争和政治环境影响大;原因: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原因材料一: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品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哥伦布《哥伦布航海日记》1493年1月15日材料二: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辣著称。人们常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载《辣椒杂志》2008年第3期1.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作用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4.美洲作物(玉米等)自身的优势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表现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了“哥伦布大交换”概念。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典型案例:玉米【主食类】玉米在欧洲1.庭院观赏2.16世纪中叶,南欧广泛种植,主要粮食作物之一3.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1.种植地域:丘陵——平原2.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3.鸦片战争前,遍及全国玉米在亚洲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类型物种传入欧洲传入中国粮食作物马铃薯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①最初只是观赏,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食用栽培;②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①明万历年间引入,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狼桃”典故早期番茄被人们认为是有毒食物,一度被称为“狼桃”。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的警告...于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12小时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而且食欲大增,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狼桃”来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探究二:概括玉米、甘薯在明代中后期于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影响材料: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原因:①明朝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产量需求高;②玉米、甘蔗自身的优势,对气候土壤较强的适应性;③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重视推广;影响:①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改变了饮食结构,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②促进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③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④中国陷入人口增长和耕地不断开发的恶性循环。

随学随练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黄热病的肆虐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