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微项目学习探析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宏观课程微观组织、三大模块、参与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单位课时教学活动。[1]微课程教学法倡导课前学习知识,课堂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即课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具体精准的达成目标和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提供的配套学习微视频等,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的任务;课内主要依据“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通过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实现知识内化和能力拓展。“课堂学习任务单”中有检测(基础达标)、进阶(横向拓展)、微项目学习(协作探究与展示交流)等,微项目学习是微课程教学法借鉴项目学习成果创造的微型项目学习活动[2],它汲取项目学习精华:真实情境、协作探究(或创造)和成果展示。在微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供关键素材,创设真实的协作探究环境,由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该环境里完成一个开放式项目的经历来学习。[3]
“微项目学习”的设计探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酶的特性”时,笔者设计了“如何把隔宿的牛奶污渍洗干净”的探究主题。因为用洗衣粉去除衣服上的污渍是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他们自然会比较感兴趣。笔者用实验来模拟真实情境,学生则通过设计实验,分组探究。通过比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得出酶的作用;通过在不同种加酶洗衣粉中加碱性蛋白酶其洗涤效果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更好地感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老师很喜欢喝牛奶。但是,昨天吃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把牛奶泼到了衣服上,选择哪种类型的洗衣粉能够更有效地洗掉衣服上的污渍?选择什么温度的水洗涤比较好?请你给老师提供一个有效方案。先请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再通过实验证明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材料:相同材质且被牛奶污染的布料、加碱性蛋白酶洗衣粉、加脂肪酶洗衣粉、加淀粉酶洗衣粉、加混合酶洗衣粉、热水、温水和冷水等。
要求:小组分工协作,记录过程,用实验数据说明选择某种洗涤方式的原因。
微项目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1.微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
在准备实验的时候,笔者发现牛奶洒在布料上,只会使布料颜色加深、布料变硬,放到洗衣粉溶液中后完全看不出奶渍,所以,笔者改用酸奶,酸奶洒在布料上的效果比较明显,实验中也容易观察污迹洗涤情况。
在准备洗衣粉时,笔者没有找到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所以,在微项目学习的“实验材料”中把“不同种加酶洗衣粉”改成了“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而对不同种加酶洗衣粉洗涤酸奶渍的探究,只能在微项目学习的最后再进行延伸,具体情境如下:
老师很喜欢喝酸奶。但是,昨天吃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把酸奶泼到了衣服上,选择哪种类型的洗衣粉能够更有效地洗掉衣服上的污渍?选择什么温度的水洗涤比较好?请你给老师提供一个有效方案。先请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再通过实验证明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材料:相同材质且被酸奶污染的布料、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热水、温水和冷水等。
要求:小组分工协作,记录过程,用实验数据说明选择某种洗涤方式的原因。
延伸:如果有不同种加酶洗衣粉(加碱性蛋白酶洗衣粉、加脂肪酶洗衣粉、加淀粉酶洗衣粉、加混合酶洗衣粉),要探究哪种洗衣粉洗涤酸奶渍的效果最好,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
课堂上,学生进入微项目学习。由于刚学过探究实验的原则,学生很快就能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设置六组实验,分别将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加入冷水、温水、热水中来洗涤酸奶渍,并观察洗涤效果;另一种是先比较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下的洗涤效果,再在温水条件下比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两种方案都设计得很有道理,也注意到了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注意到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遵循单一因子变量和控制变量等实验原则。但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组虽然在每个烧杯中所加洗衣粉的量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洗衣粉加得太多,用玻璃棒搅拌后全是泡沫,很难观察酸奶渍的大小以及是否去除。
在实验中,大家都发现了一个很难控制的无关变量,即用玻璃棒搅拌的力度。有些组六个烧杯由同组的六名学生每人负责一个,虽然做到了搅拌相同时间,但是很难保证搅拌的力度一致,所以实验结果也就没有了说服力。有些组是让一名学生搅拌,他们把六块有酸奶渍的污布同时放到了六个盛有洗衣粉溶液的烧杯中,然后让一名学生挨个搅拌相同的时间,然后把污布捞出来观察酸奶渍的洗涤情况,这样操作由于污布在洗衣粉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不同也影响了实验结果。
还有一个因素导致了很多组来不及完成实验,即来不及观察洗涤效果。观察洗涤效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去除相同污渍所用时间长短,还有一种是相同时间,去除污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深度融合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层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创客教育实践与尝试.docx
- 基于生本课堂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docx
- 基于数据分析 支撑分层教学.docx
- 基于数据分析的小学教学管理研究.docx
- 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策略.docx
-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3D建模教育实践.docx
- 基于图形化编程解决小车巡线编程问题.docx
- TNXCL-300 mm极低氧含量硅单晶抛光片.pdf
- DB4403T581-2025 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报刊联合采编数据规范.pdf
- DB34T3921-2021全株饲料大麦青贮技术规程.pdf
- DB4403T580-2025 机关事务智慧运营规范 会议服务.pdf
- DB32T960-2006 武运粳7号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2T3413-2018 剧院数字化服务系统接口规范.pdf
- DB51T3213-2024四川省标准化规范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规范.pdf
- TSSOF0002-2023 社会组织协商能力建设规范.pdf
- DB32T609.2-2003 有机蟹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
- DB32T1374-2009 秀珍菇(黄白侧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