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节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业治疗技术
第四章《儿科推拿手法》
主讲人:罗慧文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位置
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30~50次
主治
头痛、感冒、发热。与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组成外感四法
位置
自眉心起至眉稍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头分推向眉稍,30~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
位置
眉稍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
操作
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30~50次
功效
解表,明目,止头痛
临床运用
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后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揉,30~50次
主治
外感头痛、发热、烦躁不安、惊风等
位置
两目内眦连线之中点,鼻根低洼处
操作
拇指掐法
功效
开窍醒神
主治
惊风、抽搐,也可用于小儿疾病的诊断,山根处青筋显露者多为虚寒、惊风者
位置
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
操作
拇指或中指按揉,按揉30~50次
主治
按用于牙关紧闭,揉口眼歪斜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
两拇指自前向该穴推,按揉或摩
功效
推揉法用于镇静安神;摩法用祛寒
主治
头痛、惊风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上向下推,称推天柱骨;用汤匙边蘸油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
主治
恶心呕吐、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及颈项强痛
临床运用
推刮天柱骨可降逆止呕、祛风清热
位置
自耳后翳风至缺盆一斜线
操作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桥弓,20~30次
主治
抹、推、揉三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位置
腹部
操作
沿肋弓下缘向旁分推;掌或手指摩
主治
分腹阴阳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腹用于腹痛、腹泻
位置
肚脐正中
操作
指揉或掌摩
主治
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
位置
脐下二寸与三寸之间
操作
按或揉,或摩50~300次
功效
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临床应用
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治疗腹痛、腹泻、遗尿
位置
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
用拇、食、中指做提拿法,3~5次或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临床应用
对虚寒性、伤食性腹痛腹泻效果较好
功效
行气止痛
位置
大椎至长强一直线
操作
自上向下推;自下向上捏脊,3~5遍
主治
发热、惊风、消化不良、疳积、腹泻等
临床应用
小儿保健穴;可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健体。常驻与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结合应用
位置
命门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100~300次
临床应用
常与摩腹、揉脐、揉龟尾相配合
上推止泻,不用于实热证
下推通便,不用于虚寒症
主治
泄泻、便秘
位置
尾椎骨端
操作
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功效
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功效
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
感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