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冀人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
《蝙蝠与雷达》教学设计
课题
3.7蝙蝠与雷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说出蝙蝠在夜间飞行自如的原因。
科学思维:
能说出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
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能对雷达的发明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蝙蝠是怎样在夜间飞行自如的。
难点:了解雷达的工作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情景与问题
蝙蝠能够在夜晚灵活地捕食昆虫,雷达能够远距离敏锐地捕获目标信息。
课
程
学
习
二、探究与发现
1.思考:蝙蝠是怎样在夜晚灵活的捕食昆虫的呢?
18世纪前后,科学家就曾做过实验,蒙上双眼的蝙蝠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后,它们就会在黑暗中乱撞。
材料: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仪、飞虫模型等。
实验方法:
1.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飞虫模型放置在传感器前方,观察显示的数据。
2.前后移动飞虫模型,观察数据变化。
3.遮挡超声波传感器,移动飞虫模型,观察数据变化。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呢?
前后移动模型时候仍然能显示在屏幕上,
挡住物体后,前后移动模型时屏幕上没有显示。
3.思考:蝙蝠是如何捕获昆虫的呢?
早些时候,科学家对于蝙蝠的捕食一直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直到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实蝙蝠是通过超声波来定位的。原来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
4.思考:蝙蝠是如何捕获昆虫的呢?
5.思考:雷达研究的进展是怎样的呢?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1925年,伯烈特与杜武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CRT显示器上。
1935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
6.思考:雷达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工作过程是: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
7.思考:雷达的原理是什么呢?
8.思考:雷达与蝙蝠有什么异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似:捕获目标的原理相似
差异:蝙蝠利用的是超声波,雷达利用的是电磁波。
9.思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
10.思考: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材料:凸透镜、两个不同的长方体纸盒、半透明纸或毛玻璃、剪刀、小刀、铅笔、尺子、双面胶等。
制作方法:
1.挖孔安装凸透镜
2.去底安装半透明纸
3.两个纸盒插接在一起
4.前后调试“镜头”
11.思考:简易照相机的每一个部件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呢?
纸盒模拟眼球
凸透镜模拟晶状体
半透明的纸模拟视网膜
课堂
小结
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
板书设计
蝙蝠雷达
发出超声波接收超声波做出判断
教学反思
1.亮点:这节课教师慢慢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
2.不足:有些学生对科技的发明有点迷糊。
3.建议:知识应该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多举例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彩的世界》(教案)-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5美术一年级上册.docx
- 《书衣大改造》(教案)-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5美术一年级上册.docx
- 《烟花缤纷》(教案)-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5美术一年级上册.docx
- 《祖国多美丽》(教案)-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5美术一年级上册.docx
- 1.2 地球、月球和太阳(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
- 1.3 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
- 2.4 认识科技革命(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
- 2.5 水污染(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
- 2.6 空气污染(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
- 3.8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