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心理疗法抑郁症的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比较哪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效果最好呢?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5.自杀?概述?自杀的心理表现?原因?预防与治疗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概述定义:有意识的夺去自己的生命,是“因受伤、中毒或窒息死亡,证据表明伤害是由自己造成的,而死者的意图便是杀死自己。自杀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杀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通常以连续谱的形式发生发展,从自杀意念开始演变,发展到自杀计划、自杀未遂乃至最终自杀死亡自杀为全人口死因第五位,15-34岁第一位(费立鹏,2003)WHO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每年因自杀而丧命的人数比因谋杀和战争而死亡的人数之和还要多。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压力太大中国富豪选择自杀(北京讯)中国富豪自杀调查报告显示,面对商业压力一些富豪选择死亡。据《中国企业家》记者调查并报道,2005年1月1日,山西鑫龙稀土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赵恩龙从四层楼跳下死亡,年仅52岁;时隔两天,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终年56岁。就在相关调查结束之际,又传出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庆斌于1月13日跳楼自杀。因为消息封锁甚严,所以未能及时见报。1月3日《运城日报》对赵恩龙自杀的解释是“因晨练不慎发生意外”。由此似乎有理由相信“1980年以来中国约有1200名企业家自杀”的说法——与其他身份的自杀者一样,这是被忽略或者被有意忽略的一群人。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1993年3月9日,上海大众公司总经理方宏跳楼自杀;同年,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在家中割腕弃世;1997年7月28日,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举枪自尽;2003年9月7日,黄河集团老总乔金岭上吊身亡……。年仅29岁的冯永明在遗书中写道:“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他所恐惧或者厌恶的生存状况是他所在的阶层时刻都要面对的。无须专家指点,轻易可以想像,为什么企业家们比普通人更焦虑。冯永明的遗书可以解释赵恩龙的死。而所患疾病(抑郁症)与上海大众公司总经理方宏相同的徐凯证明,此种疾病导致自杀并非鲜见。为什么企业家会觉得看似成功的生活不值得再经历?以上两个个案能给出的也只是两个答案。今人悲观的是,即使他们能够复生,人们是不是已经找到说服他们放弃自杀的理由?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富士康的n连跳自杀会传染?中国的自杀率全球最高。尤其是农村女性,便利性,导致了高自杀成功率。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自杀的心理表现非冲动性自杀的发展阶段 1、当事人遇到问题,把自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2、准备自杀者发出“求助的呼唤”,内心的矛盾冲突激烈 3、自杀者作出坚决的自杀决定,外表平静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非冲动性自杀与冲动性自杀非冲动性自杀:有预谋,被救仍可能再尝试冲动性自杀:无预谋,被救通常后悔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原因1、生物学的解释2、心理分析的解释3、认知理论的解释4、社会与文化的解释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预防与干预1、预防-生命线及危机干预对于自杀危险的评估2、干预中的交流技术积极倾听、共情、真诚建立良好关系获得承诺3、治疗 药物(控制抑郁)及心理治疗第六章心境障碍与自杀自杀的干预预防自杀可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主要措施有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群应付困难的技巧。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心理热线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贝克认为,抑郁患者通过消极认知三联体来看到世界:他们对自己、世界和未来的看法都比较悲观。因而他们在思考时会犯很多错误,例如在缺乏根据的情况下草率地作出消极的结论,并忽视好的事件,只注意到消极事件,并且夸大消极事件,这又支持了他们的消极认知三联体抑郁症患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消极和错误的:消极想法往往自发产生,以致抑郁患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对情境作出阐释的。抑郁患者存在悲观的思维方式这一假说得多众多研究支持。再形成式习得性无助理论: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