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7
第一章扎西达娃创作中的藏族信仰文化9
第一节扎西达娃创作前期的信仰文化书写10
一、关于朝佛的文化书写11
二、扎西达娃思考的文化渊源13
第二节“我是个藏族人”:关于信仰文化的深描15
一、“神秘”适应“魔幻”15
二、信仰与文明17
第二章扎西达娃创作中的藏族民间文化24
第一节藏族口头文学的利用和改造26
一、寻找“香巴拉”:民间故事的改编26
二、“神圣风景”:神山传说的重构33
第二节康巴藏区民俗生活图景的描摹40
一、复仇:康巴人的民间争端41
二、节日:酒神精神中的娱乐47
第三章扎西达娃创作中的藏族哲学思想52
第一节轮回的生命观与循环时间的开启53
第二节灵性的自然观与自然崇拜的书写58
第三节冥想的世界观与静观顿悟的揭示62
结语65
参考文献66
附录一:扎西达娃文学创作要目71
附录二:扎西达娃所获文学荣誉(国内)要目74
致谢7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9
贵州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80
贵州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80
摘要
扎西达娃是西藏自治区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1985年,扎西达
娃站在文学转折的重要时期,采用了一些最为他自己熟悉同时也最能
令读者群着迷和震撼的文化素材——雪域的宗教、密史、活佛、神灵、
传说等开始了创作。由此,他迅速向文坛推出了一系列以“虚幻”
“隐秘”为命名策略的文学精品,这不仅使得作家本人在短时间内获
得了众多文学荣誉,还因此推动了曾长期被外界视为滞后或落伍的藏
族文学迅速“走向高处”(马丽华语)。由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春风对西藏社会生活的吹拂和文艺学“方法年”在这片土地上掀起的
文学思潮涌动,各种哲学、主义或理念一时间为扎西达娃的创作提供
了充沛的素材选取和资源借鉴。于是我们看到,一种相当驳杂的文化
图景充斥在他80年代至90年代的创作当中,如“西方(外来)文化”
“汉文化”“西藏传统文化”“西藏现代文化”皆悉数登场其作品。而
在这多元的文化场域中,占据根本性的是藏族传统文化。
扎西达娃对其母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吸收和利用是全方位的。首先,
藏族信仰方面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他创作的根基。在前期创作阶段,扎
西达娃带着青年人常有的叛逆和怀疑“旁观”着本民族人民的信仰现
象。他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典型性的“新人”和“旧人”形象,目的
是在新时代下将遗留在人民身上的那些属于旧西藏的愚信行为予以
暴露,以展示其不合时宜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阻碍。随着作者思考的
成熟和本民族文化持有者视角的建立,他开始更多地从“我是个藏族
人”的立场思索我族与他者、藏地与汉地、信仰与文明等之间的关系,
由此表现出一种呈阶段性的民族文化认同建构。
其次,散落在藏族民间的口头传统和民俗文化宝藏给予了扎西达
娃创作之源。《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借鉴佛经故事的叙事框架,
将早已沉淀在藏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香巴拉”典故融入“寻找”型
母题,展现出作家主体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民间口头传统蕴含的诗
性智慧的结合。而《西藏,隐秘岁月》《古宅》等的灵感则来源于神话
传说。扎西达娃着意让神格化了的“山”“岗”“湖”“错”参与他文本
的构成,这些自然景观皆高出于人类之上,具有某种神圣性,透露出
作者的和谐观念和生态意识。当然,这些景物同时具有某种“风景学”
特征,前者可看作是“神圣的高原”,后者则是“优美的田园”。此外,
康巴藏区的那些从历史上顽强保留下来的有些血腥的民间争端、矛盾
解决方式和当地民众的节日习俗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组成,这让扎西
达娃的作品同时提升了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价值。
最后,扎西达娃还是一位具有哲学家气质的创作者,藏族深厚的
哲学思想赋予了他作品以魂魄。藏传佛教在生命本质层面的关于轮回、
转世的理念让扎西达娃“开悟”,由此,其小说展现出一系列丰富的
“时间”技法。时间的循环象征着藏民族信仰与血脉永不中断或停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