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投影):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
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教师范读全词: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
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凄凉。”
3、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投影):
子规-布谷鸟;白发一代指老年黄鸡一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
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
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2、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3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否定的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八、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启发。
2、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
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板书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布置作业:
1、背默全词。
2、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宋琼芬
2023年春季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完成。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简洁总结如下。
一、积极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我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问,分析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借鉴优秀教学设计;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改良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教师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动的过程。敬重人,敬重人的生命价值敬重详细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也是人文性的应有定义。
1、关注学生情感世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在对文本的不断熟识中进展,随着文本的不断进展得到新的情感体验,并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倾注于文本的阅读中,让学生与文生互动的效果。这样通过情感,通过长期的积淀和浸染,培育起学生的人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精神的丰富需要精神的浇灌。我们面对着学生,赐予他们微笑,拍拍他们肩膀,或摩挲一下他们的脑袋,亲近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但是在语文课堂上,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宽容和感动来倾听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课堂上,我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学色底,以他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他们的认知衡量这个角度,以他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他们的认知衡量这个世界,并以此为入口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使课堂气氛更融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3、关注学生的人格进展。
语文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根底学问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docx
- 《匆匆》教学设计.doc
- 《匆匆》教学设计.doc
- 《匆匆》教学设计.docx
- 《匆匆》教学设计.doc
- 《当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doc
- 《浣溪沙》教学设计.doc
- 2025-2030年中国新型水玻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大枣蜜枣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微机流量控制仪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不锈钢真空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ABS开瓶器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鞋后跟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表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永固黄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神州英才培训课件.pptx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杀菌护理液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