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可看作对饥饿感的一种描述。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揣想】
命题者以“饥饿感”为核心,借“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一形象表述,引导考生思考在物质与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饥饿感缺失的利弊。意在让考生关注时代变化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审视自身与社会,唤醒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对知识、创新、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深度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题分析
材料以“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引出“饥饿感”这一概念,然后将其置于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现代背景下,抛出“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的疑问,引导考生思考“饥饿感”在当下的意义。饿汉扑食,尽显需求之切;丰饶时代,需思渴望之消。这里的“饥饿感”不单纯指生理上对食物的需求,更可延伸到对知识、进步、成就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渴望。
在物质充足时,缺乏饥饿感能让人们免于生存焦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精神追求与创新发展中,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更多时间和资源去探索艺术、科学等领域,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缺饥饿,创新活力易减;群体怀渴望,科技文化常新。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文化因缺乏传承的“饥饿感”而逐渐式微;反观那些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保持探索欲望的群体,文化创造力得以持续迸发,如日本动漫产业,凭借对全球文化元素的强烈渴望,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适度保持饥饿感,在物质丰富时仍有对更高生活品质、精神境界的追求,避免过度满足导致的消极后果,同时享受物质丰富带来的益处。
参考立意
保持适度的饥饿感饱食忘饥思懈怠,常存渴望启新程常怀饥饿拓新境,莫让丰饶困本心莫让丰富消解饥饿感别让“饱足”偷走你的饥饿感当今时代,饥饿感不应“退场”莫让丰富成为饥饿感的“终结者”
参考例文
持饥饿之感,逐时代之光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饥饿是人们对食物最直白的渴望,驱动着人们四处觅食、辛勤劳作。而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我们告别了物质短缺的困扰,却悄然面临着“精神饥饿感”匮乏的隐忧。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阻碍,更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暗礁。
精神上的饥饿感是不断突破自我的内驱力。这种饥饿感,让我们在面对舒适圈时,有勇气踏出探索未知的脚步。苏翊鸣在滑雪之路上,对更高难度动作、更好成绩满怀憧憬。日常训练中,他无惧伤痛与挫折,反复打磨技巧,不断挑战极限,最终在冬奥会赛场上斩获金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中国冰雪运动书写新的辉煌。deepseek研发团队不满足于现有AI技术,对先进算法和强大模型满怀探索欲。面对技术瓶颈与数据难题,他们凭借对知识的渴望,钻研算法、优化架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这种对梦想的渴望,促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成就非凡人生。
群体的饥饿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强大引擎。一个充满求知欲与探索精神的社会群体,能够在各个领域激发创新活力,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成果。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家、学者们对知识、艺术和自由思想充满了渴望。他们不满足于中世纪的传统束缚,积极挖掘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精髓,在绘画、雕塑、文学等领域不断创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巨匠的诞生,便是这种群体饥饿感催生出的璀璨硕果,不仅改写了艺术史的发展轨迹,更如燎原之火,点燃了整个欧洲社会思想解放的热情,为近代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物质和精神的极大丰富正悄然消解着人们的饥饿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娱乐新闻等碎片化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看似充实,实则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浮躁和空虚。许多年轻人沉迷于即时的感官刺激,对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深度思考缺乏兴趣,逐渐失去了探索未知的热情和动力。长此以往,个人的成长将陷入停滞,社会的创新活力也将被逐渐消磨。
要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必须重新唤醒内心的饥饿感。个人应主动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而社会则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鼓励不同领域的创新与竞争。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追求有深度、有内涵的精神生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时代的征程中,我们不能被眼前的丰裕所迷惑,而应时刻保持饥饿感。让我们怀揣着对知识、对创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人生如马拉松,磨砺意志之途.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光的轨迹,心的启迪.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伏笔”和“铺垫”.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14部名著横向勾连(人物、手法).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不得不做”中找寻自我.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中国元素闪耀巴黎奥运会(多维解读).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开学考模拟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破“不可为”之困,绽“而为之”之光.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四省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手工手工,动手有功.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读者评论类文阅读.docx
-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高二)《离骚》(节选)学习任务单(教师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