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古代的科举考试范进中举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两茎灯草严贡生严监生孔乙己孔乙己.ppt

第四章古代的科举考试范进中举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两茎灯草严贡生严监生孔乙己孔乙己.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古代的科举考试《范进中举》:“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两茎灯草》:严贡生、严监生《孔乙己》: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科举是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创始于隋(605),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末趋向衰落,在1905年被废除,持续了1300年。第一节科举制之前的人才选拔办法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被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征辟、举荐、考试、任子、纳资等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魏晋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1、察举制

察举也就是选举。汉代察举的标准有四条,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四科取士起于西汉前期,下迄东汉未改。察举的具体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察举诸科,分为岁举和特举,岁举是常制,特举由诏令临时规定,二者都是由下向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曹操:《求贤令》《取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唯才是举2.征辟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1)皇帝征聘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下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2)辟除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辟除的属吏不是朝廷命官。公卿牧守既可自行辟除,他们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皆争相以此笼络士人;而士人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托权门,这样便发展成为一种私恩的结合,成了主官的私属。3.九品中正制

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朝廷往州郡派遣“中正官”,负责将本地士人按才德评定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根据品级向中央举荐。中央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4.隋代始创科举制科举取士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