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3.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资料助读2.朗读法3.合作探究4.品味赏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始终不悔,常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晚年生活更是凄凉,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天下苍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唐朝著名的诗圣“杜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悟这位诗人的情怀。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家作品,解题

(一)作者介绍

(学生回忆后回答,教师补充展示要点)

杜甫,字子美。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在艺术风格上,他长于律诗。诗歌风格是以沉郁顿挫为主。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和李白并称为大李杜。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二)写作背景

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当时田园荒芜、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公元760年,杜甫终于结束了10年客居长安、4年颠沛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全家安顿下来。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却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题目怎么理解呢?

茅屋:即杜甫在成都西郊的草堂。

为秋风所破:被秋风吹破了。“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表示被动。

歌:古诗体裁之一,通称“歌行体”。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记事抒情诗。

思考: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三、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一)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节奏、重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ɡ)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ɡ)林梢,下者飘转(zhuǎn)/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ɡ)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ɡ)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概括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读通诗意。

2.概括课文内容,并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归纳小结:

出示:秋风破屋心苦痛惜

师口述:第一节写秋风破屋。八月的秋空,辽远高阔,谁料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怒吼着,霎时间就把我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掀掉了,茅草飞越了江水散落在江对岸,有的高高挂在林梢,有的飘飘悠悠,沉到池塘水中。诗人好不容易才盖起了茅屋,秋风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似的,使他不得安居,这怎能不令人焦急痛心呢?

出示:群童抱茅无奈痛心

师口述:第二节写的是群童抱茅。南村的一群顽童欺我年老无力,竟然忍心当面作起了盗贼,公然抱起茅草,躲住了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不能再继续呼喊了,回家来扶着拐杖独自叹息,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万般无奈之情。

出示:破屋漏雨忧思痛苦

师口述:第三段写的是破屋漏雨。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困境,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诗人难以为家的隐痛和不安。以上三段以写景叙事为主,描写的现实状况。

出示:期盼广厦忧国忧民

师口述:第四段写期盼广厦。诗人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了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表达了对穷苦百姓的同情,这几句抒情,境界阔大,铿锵有力,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们就可以把握本诗的主旨,它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探究,感悟情怀

感受秋意

1.这是一个______的秋日。找出写景的诗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品析语句)

文档评论(0)

150****1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