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绣郎”张雪:男儿刺绣不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小时候,张雪最喜欢坐在棚架前看母亲刺绣。看似不起眼的丝线,母亲总能用灵巧的双手分为几十份,再挑出两根,穿进不到一寸长的绣花针里,然后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个繁华又绚丽的世界便渐渐出现在眼前。他看得目瞪口呆:“妈,你太棒了,我也想绣一下。”母亲却总是拨开他的手:“绣花是女孩干的事,你快读书去。”
9岁时的一个下午,母亲因急事外出。望着丝绸上画好的树枝,张雪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拿起针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上面开始刺绣,不觉间竟有了几分树枝的走势。“这是谁干的?”薛金娣发现后一脸怒气。当她得知是儿子的“杰作”时,弯下腰端详片刻,转怒为喜:“第一次绣,丝路和走势都不错。儿子,你要是个女孩多好啊!”
张雪不是女孩,却仍想做一些与刺绣相关的事。所以,在江苏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读书时,张雪突发奇想,在人人网上建起一个名为“倾城苏绣”的小站,并时不时地整理发布或转载一些关于苏绣的知识和视频。他的同学才知道,这个相貌清秀的斯文小伙,原来还有着一颗热爱刺绣的心。
学刺绣可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行,为了锻炼绘画技巧和审美眼光,张雪特意去杭州学习美术,后来又考取了苏州大学艺术学硕士。他思维活跃,总能想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点子来,连薛金娣都忍不住夸他:“肯钻研,喜欢动脑筋,悟性很好。”
这件事让张雪大受启发。老一辈苏绣人的作品多以古画、油画为蓝本,耗费的时间、精力多,刺绣价格自然也不菲,对普通人来说可望不可即。张雪寻思:“何不换种思维,在作品设计中增加留白,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回去后,张雪便铺上绣布,净手穿织,创作两幅极简风格作品:一幅作品上有一张几案、一个香炉、一炷香,袅袅缭绕成一个“佛”字;另一幅则有春燕、鸣蝉、残荷、枯叶,简单的几样景物便勾勒出四季的风韵。这两幅作品被命名为《佛》《四季》,一面世便一鸣惊人,分别在第八届和第九届江苏省艺术博览会银针杯刺绣作品大赛中获得金奖。这让工作室的绣娘大长见识:“张雪你真行,佩服佩服!”
听说张雪一些“奇怪”的刺绣获了奖,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出现:“刺绣讲究的是古典美,一个学经济的,不过哗众取宠而已。”每每这时,张雪就很受伤:“学经济的就不懂审美吗?只要工艺不下降,多留些白,多些表现形式,不是更好吗?”不仅如此,张雪还将刺绣元素运用到手表表盘、耳机和珠宝首饰上,让苏绣有了新的生命形式。
纵然张雪在刺绣的道路上屡有建树,亲朋羡慕之余却不觉得这是个好营生。“学苏绣太苦了。我宁愿去超市当收银员,也不想学苏绣。你一个堂堂大学高材生,干吗回来干这个?”每次见面,表姐都会痛心疾首地规劝张雪。
视频播放的第二天,有朋友向张雪道贺:“恭喜你啊,现在成网红了。”张雪有些哭笑不得:“我不想当网红,请叫我‘刺绣师,好吧?”
张雪成名后,很多机构组织纷纷邀请他去做展览或者报告,他的母校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还专门为他举办了苏绣体验式交流活动。面对同学的羡慕和赞美,张雪不好意思地说:“不需要把我抬得很高,只要大家看我眼神正常就行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