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93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题:93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时
1
授课年级
高一
教材
分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重要词作,单元聚焦古代诗词,旨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与审美情趣。此词是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创作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金石文物散失等一系列国破家亡的变故之后。词中通过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她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全词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从单元编排看,本词与单元内其他诗词共同构建起古代诗词学习体系。学生通过学习本词,能体会婉约词风的细腻与深沉,与豪放词风形成对比,拓展对词这一文学体裁风格的认知。同时,本词独特的语言运用和意象营造,有助于学生掌握通过分析意象、语言来理解诗词深层内涵的方法,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相较于初中阶段接触的李清照前期作品,如《如梦令》,本词情感更加复杂,艺术手法更加成熟,对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精妙的语言,如开篇的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其音韵美和表现力,体会叠词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学习词中如“乍暖还寒”“独自怎生得黑”等富有生活气息又凝练含蓄的语言表达,积累文言词汇,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如“黄花”“梧桐”“细雨”等,思考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词的内涵,如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愁”的深度理解,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全面、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本词凄清孤寂的意境美,感受作者通过细腻笔触描绘出的残秋景象和内心的愁苦。欣赏李清照婉约词风的独特魅力,学习其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尝试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文学创作,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感受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士人的精神状态。领悟词中蕴含的家国之痛、身世之悲,传承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坚韧不拔、情感细腻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中丰富的意象,如“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把握其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体会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如叠词运用,抒发的国破家亡、孤寂愁苦的情感。
难点:
透过词的表面,深入理解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如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等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如以景衬情、化虚为实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将抽象的“愁”具体化,使无形的情感变得可感可知,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手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讲解
一、导入设计
多媒体辅助导入
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及其词园对联:“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请同学猜测这是哪位历史人物。学生可能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画像猜测出是李清照。
背景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18岁嫁与宰相赵挺之子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靖康之变后,宋朝南迁,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境况艰难,曾被人诬陷通敌。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也在孤独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南渡是李清照词的分水岭。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词风真挚细腻、清新明快。后期词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流离之苦、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哀婉凄凉。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代表作,抒发了她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的复杂情感。
诗词引入
展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提问:词中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学生回答:描绘了词人早期悠闲自在、愉快欢乐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教师引导:是啊,早期的生活是那样的悠闲自在,然而世事无常,词人后期的词作中充满了浓重的愁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声声慢》,去感受千年前的浓愁苦闷。
二、新课讲授
诵读入诗
播放范读录音,配以《汉宫秋》的乐曲和“黄花满地,雁排长空,一女子翘首凝望”的图画,营造氛围,进入意境,感受音韵美。
提问:通过读,你所感受到的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悲凄低沉。
教师引导:诗词中有诗眼、词眼之说,“眼”,传神之所。“词眼”就是最能传达词人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12知识清单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docx
- 13人口容量教学设计高一地理(1).docx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三)数学试卷2.docx
- 排球“中一二”进攻战术的学与练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4).docx
-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特点》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324鸟类导学案-生物六年级下册.docx
- 初中开学“安全同行平安校园”班会教学设计.docx
- Unit2SuccessReadingClub2TheImportanceofFailure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docx
-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内容整理-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人教版四下-48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换算(分层作业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