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用来锚定质量的工具.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字母组成的文字所能比拟。比如一个“权”字,在现在,基本代指“权力”,比如“政权”“权利”“弃权”“权威”“授权”“掌权”之类。

有关“权”的成语,“权衡利弊”排列在前。汉语做如下解释: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据《前汉?律历志》中记载︰“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

《礼记·深衣》则说:“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这段话大意是说:符合圆规、曲尺是取其象征公正无私,垂直如墨线是取其象征正直,齐平如秤锤、秤杆是取其象征公平。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也说:“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庄子在《外篇·胠箧》中说道: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在这篇文章里,庄子大骂权臣田城子“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在他看来,“权衡”这东西,乃国之重器,神圣不可侵犯。

说来说去,“权衡”就是天平。在我国古代,量物轻重的。

天平和杆秤通称“权衡”。古人视权衡为公平、公正的象征。

一、“权衡”乃国之重器

西周青铜器刻着这样的铭文:“金十寽(略)”、“丝三寽”、金十匀”。“金”不是金子,指的是铜;“寽”和“匀”则是计量单位。从这些铭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早在西周,人们就掌握了杠杆原理,制作出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权衡”,也就是天平。

秤的产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三国时期,天平的提纽渐渐从中间移至一端,在衡杆上刻着秤星,以计算斤、两,这就是提系杆秤的雏型。

从出土的北魏、北齐的铁秤砣来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杆秤已经得到推广,广泛应用于民间。

1973年,在苘山出土了一件秦代铁权。从铭文中可以得知,作为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这件铁权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统一铸造的计量工具,全国仅存有两枚,系稀有文物。

秦代铁权

2015年3月,山西省垣曲县在当地一座东汉土穴残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件距今千年的铜权,做为实物,可以佐证中国古代度量衡和青铜器发展史。

垣曲县出土的东汉铜权

计量衡器是国之重器,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其制造和管理。早在西周,周成王就曾颁布度量衡具标准,并就使用管理做出专门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之月“同度量,平权衡”。

据《秦律·工律》上记载,法律规定衡器一年一校,在领取或借用时,当面校准之后,方可交付予领取人。宋真宗时期,再度对度量衡进行校准。

为加强衡器管理,历代还专门设置掌管度量衡事务的官吏与机构。史载东汉时的京兆尹平权衡,因而“市无阿枉,百姓悦服”。唐代专设监校官。明代权衡通由工部宝源局监造,由兵马司兼领市司,负责校正衡器。

二、“权衡”的来由及变迁

古今中外,天平的地位至今屹立不倒

与古代欧洲的希腊、罗马一样,我国的衡量器具也是先有天平。

古代天平与我们今天在实验室里见到的现代天平基本道理一样,而模样却大不相同。它有一根木质或青铜质的衡(秤杆)。秤杆的中点系着提挈用的绳子,两端则各固定悬挂一个秤盘。一个秤盘放待称的物品,另一个秤盘放权(砝码)。当时的砝码是一整套大小不一的青铜权。

讲究“口言之,身必行之”的墨家在著述《墨经》中记载了权衡的制作: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垂),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杆得权也。

这段文字足以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就对杠杆原理有所认识,并制作出了权衡器具。

笃信“实践出真知”的墨家

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早期的天平由一根横梁和两个秤盘组成,横梁的中央用细绳悬挂作为支点,秤盘用细绳悬挂在横梁的两端,横梁两端有孔,细绳穿过孔加以固定。

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获得惊人的发展,古老的天平和新兴的电子技术相结合,便出现了所谓的全电子天平。

天平的应用还在不断地扩大,整个趋势是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抗扰能力,单盘天平取代双盘天平、电子天平取代机械式天平、上皿式取代下皿式的所谓“三高三代替”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测,今后将会有越来多的外部设备和天平结合起来。不用多久,天平、计算器、处理机和打印机将会结合成一个整体。

杆秤的出现及发展

天平的基本特点是秤杆挂砝码的一边(力臂)与挂物品的一边(重臂)长度相等。因此放的权(砝码)应当与待称物品重量相等。这就使天平只适用于称量较轻的物品。要称量比较重的物品,就得放几十、几百千克的“权”,这太麻烦!智慧的古人发现了“小小秤砣压千斤”的原理,杆秤由此而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经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