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书法基本用笔.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练习楷书时运笔技法的代称,也是中国书法用笔的基本法则。“永”字涉及汉字中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勾、仰横(挑)、撇、短撇、捺,按各自的书写笔势分别以八字概括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这八种笔画是楷书的基本笔画,每笔画各有特色,而又互相呼应,一气呵成。按照“永”字八法的基本要求所写出的笔画才符合楷书的基本形态要求,楷书才能达到相当的水平。

“永字八法”的八种笔画具体阐述为:

点为“侧”,指书写时取侧势,侧锋落笔,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为“勒”,形容写“横时如勒马之缰绳一样,时紧时松。它说明写横时要先逆锋轻落,再折锋重按,再轻起向右行笔,尾部同样有轻提、重按、轻收之变化。

竖笔为“弩”,即竖笔像弓弩一样,弯曲而不宜过直,太直则僵硬无力,要直中见曲势。

钩为“趯(tì踢)形容写钩时像踢脚一样,先驻锋,或略回收蓄势。再提笔,使力集于笔尖后再踢出。

挑笔为“策”,形容像扬鞭策马一样,鞭梢向上扬起。这里指写挑笔时像扬鞭一样,向右上提起,笔力在笔画末梢带出。

长撇为“掠”,形容写长撇时,起笔同竖笔一样先折按,再向左下行笔,行笔中渐行渐快,如飞鸟掠食一样,轻快利落,出锋时力量要送到。

短撇为“啄”,形容书写时如鸟啄食一样,短而有力,落笔向左撇出,前重后轻,快而峻利。

捺笔为“磔”(zhe折),形容“捺”如同波浪弯曲,一波三折,有较明显的折笔弯曲之势。书写时先逆锋轻落笔,随后如波形行笔,渐行渐重,尾部铺毫略驻,平踢出锋形成捺脚。

关于“永字八法”的典故

“永字八法”相传为隋代智永所创,或为东晋王羲之所创(从他的兰亭序第一个字“永”字中总结而出),其说不一,但大致时间是在东晋和隋代前后。因为它概括了写楷书的基本法则,所以后人又将“八法”引为书法用笔法的代称。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尚又将这个“永字八法”的秘诀传给隋唐之间的楷书大家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今天。

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深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后来,公元323年(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和朋友们在绍兴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起笔便是“永和九年”,第一字即为“永”字,这幅佳作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并为世人传颂不绝。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