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3—
—PAGE2—
市就创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就创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重点群体帮扶。针对长期失业人员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定期跟踪就业状态,提供个性化就业推荐。积极与全市高校、企业合作,建立就业见习单位6个,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465个。通过一体化就业服务系统,精准对接2546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岗位推荐,结合市政府、市直单位组织的专项活动及实地走访,有效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题,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4.73%。截至目前,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49人,困难人员就业670人。在省市人社现场会上,两次分享了困难就业群众帮扶工作的经验,充分彰显了我市在就业帮扶领域的卓越成就。
(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培育XXXX、XXXX、XXXX等创业孵化基地,发放运营补贴2910万元,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和政策扶持。开展“创在XX创建未来”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创业成果展等形式,助力创业者实现梦想。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X亿元,其中企贷XXX万元,个贷XXX万元,扶持创业XXX人,带动就业XXX人。
(三)推进就业之家建设。以“5+2就业之家”建设为稳就业关键,构建“1+8+7+17”的市、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形成“10分钟就业服务圈”。持续推进“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就业提质行动,创新“党建+就业之家+工会+市场运营”的联建共建管理运营模式,构建“自助化”+“上门式”+“全天候”特色服务体系,设立线下“就业小广场”、“零工驿站”及线上“直播间带岗”等多元化就业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招聘服务,获得就业机会。目前,就业之家已吸引XXXX家企业入驻,提供XXX个岗位,帮扶就业XXXX余人。
(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X市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已正式启用,集创业孵化、求职洽谈、劳动关系和谐等多功能于一体,全面提供就业帮扶、档案管理、创业扶持等服务,累计服务XXX次。利用中心临街店面,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零工微市场”,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一个全天候、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同时,加强对数字经济孵化基地的创建指导,已有XX家企业成功入驻。
(五)建设家政服务体系。整合家政服务资源,建立“洪城管家”现代家政综合服务体,打造集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家政服务平台。目前,已与“XXXX”达成零工市场共建协议,相关配套设施正在采购中。
(六)升级政策服务举措。组建“XXX”政策帮帮团队伍,开展“进商圈”、“进楼宇”宣传活动,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XXX”系列活动。依托“就业之家”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发放稳岗返还补贴XXXX万元,惠及XXX家企业;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XXX万元,惠及XXXX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XXXX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XXX人,拨付培训补贴XXXX万元。
(七)开展多样招聘活动。持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XXXX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XXXX人,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XX市就创中心将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强化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核心,依托XXX市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和“XXXX”现代家政综合服务体两大重点项目,全面推动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聚焦精准高效,全面升级就业服务
一是构建动态监测体系。充分利用“5+2就业之家”三级服务网络,结合劳动力资源深度摸排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就业群体实施全方位、实时性的动态监测。精准捕捉求职者的技能专长、就业偏好、求职进程等关键信息,同时全面把握企业的岗位空缺、招聘规划、用工动态等核心数据,构建详尽、实时的就业信息大数据库,为提供定制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创新推行“就业服务主题月”制度,紧贴不同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如“高校毕业生就业启航站”、“退役军人就业直通车”等特色主题活动。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线下实地走访等多元化渠道广泛征集需求,精准对接行业专家,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专项技能培训、面试技巧工作坊等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积极收集参与者反馈,科学评估服务效果,并据此持续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确保就业服务既精准又高效,形成服务闭环。
三是强化困难群体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扶持力度,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计划。通过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