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实践途径农村城市民主选举(是基层自治的基础)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村委会委员居委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民主协商(侧重利益协商)基层的公共事务由众人商量着办。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求同存异、社会和谐。民主决策(侧重群策群力做决定)凡关系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民主管理(是基层自治的有效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依法依章依规,日常事务居民管民主监督(村/区务公开,事务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形式来监督通过区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形式来监督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依法治国(第七课)法治中国建设(第八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九课)第三单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体系框架根本保证为什么(两个结论、两个始终)(第一课、第二课)怎样做(三个坚持)(第三课)第一单元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体(第四课)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课)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本质特征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第七课依法治国(为什么、是什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宏观怎么做)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微观怎么做)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目标)法治政府(主体)科学立法(前提)法治社会(基础)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三位一体四项要求
依法治国法治历程必修3:政治与法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七课(二框五目)(发展历史;法治理论;法治成就)目标原则(两个目标;五个原则)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七课解析“依法治国/法治“——(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2)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4)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5)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本质: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二)法律的发展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一)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75,简要阐述中华法系的历史和特征。
(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1、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752、特征(地位):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近代中国: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请阅读75--77页的内容,明确法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特征及作用?1、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为何汉朝要禁随意聚众饮酒,为什么杀牛是犯罪?有何作用?唐不准吃鲤鱼、明武宗不准吃猪肉、满清不准研究天文,聚众20人以上斩首,维护“主仆名分”…这些律法本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饮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不允许。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为何汉朝要禁随意聚众饮酒,为什么杀牛是犯罪?有何作用?唐不准吃鲤鱼、明武宗不准吃猪肉、满清不准研究天文,聚众20人以上斩首,维护“主仆名分”…这说明法本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法本质在于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限制饮酒和保护耕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法的社会功能②这些律法起到了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度“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VIP
- 2024创意编程初赛模拟试题附答案.doc
- 2025年度兵团连队职工招录考试练习试题附答案.doc
- 从命题立意看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docx VIP
- 2024年中国烟草专卖局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ca6140车床主轴箱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docx
- cwi考试1part a 练习题及答案.doc
- 飞友测试题含答案.doc
- 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