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桃花源记》读后心得.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好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桃花源记》读后心得”,

以供大家参考!

《桃花源记》读后心得1

东晋孝武帝时,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一位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前行,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中景象迷人,“夹岸数

百步”全是桃花,“中无杂树”,翠绿的草地,落花缤纷,令人向往。渔人对此感

到十分惊异,便想要走到桃林尽头一探究竟。桃林尽了,却看见一座山挡住了去

路。正失望时,却发现山有一个小洞,便舍弃了船,进了小洞。这个洞一开始非常

小,只正好可以通过一人,再往前走,豁然开朗——

“桃花源”的景象,就如画卷般摊开在了渔人面前。

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渔人背引得越来越深,被引入了桃花源。先是桃花林,再是

挡住了去路的山,然后是突破口——小洞,最终才到桃花源。

这个“寻”的过程,让我想起了人类对宇宙中心的一步步深入的探寻。

长期以来,教会一直宣称“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地心说”成

为统治西方一千多年的正统理论。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提出,西方人们对宇

宙的理解才有了改观,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但其实这理论并不完全正

确,所以这个阶段的人处于刚刚发现“桃花林”的时候。然后是布鲁诺,他支持并

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的,此时,“渔

人”便“穷其林”了。教会依旧坚持“地心说”,因此十分害怕布鲁诺的思想,将

他逮捕并判处火刑。教会控制人的思想,阻碍着人们思想的进步,教会便

是“山”。但人心终是理智的,最终“宇宙无限”的理论,战胜了教会“地心

说”,成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宇宙理论。

所以说,探寻“桃花源”和对宇宙中心的探索,其实是一个大同小异的过程。

真理它一直都在,只是有“山”那样的东西挡住了它。这“山”可能是挫折与困

难,遇到山时我们就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桃花源记》中渔人舍弃了船,布鲁诺

因为坚持真理而丢了性命。

不管样,总会有人找到突破口,也就是那个小洞,真理总会展现在人们面前,苦

苦寻求的结果,总会出现的。

《桃花源记》读后心得2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桃花源是与现实

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

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05年)后的第16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

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其实,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

所”。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

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

理想社会的雏形。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

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

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

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传了

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

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

意图),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

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这也许就是人生的

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迫、侵略、争权夺

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

“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

三十六计,走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美梦,是一个精神乐园。未必要苦

苦寻求!只要心中有“佛”,与世无争,天下为公,乐在其中!人生活在

现实社会中,难免有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当你对现实感到无奈的时候,就会想跳出

这个圈子,寻求自己的理想王国。这也许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

在。我想,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桃花源也许永远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标!

《桃花源记》读后心得3

前段时间我们学了文言文《桃花源记》,读完这篇文言文,我不禁想起了在外婆家

无忧无虑的好时光。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桃花林,中有

一河,河上有渔。虽然是文言文,但意思很明确,它让我们跨越千年的光阴,感受

这桃

文档评论(0)

企业标准录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从事商标,知识产权,工商税务,资质办理等工作,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