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级语文教学课件二十一二章.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第1课时

(学习《富贵不能淫》);一、激情导入

孟子是仅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孟子的学说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他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逆境出人才的成长观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人们常说:“大丈夫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二、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2.文题诠释

“富贵不能淫”是孟子在论述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大丈夫中的一句话。

3.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清文章思路,指导背诵。

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1段:景春认为大丈夫的标准。

第2段:孟子认为大丈夫的形象。;三、合作探究

1.景春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称为“大丈夫”?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起的男子汉大丈夫。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3.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4.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武不能屈”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还要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5.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四、课堂小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路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到这段话时,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第2课时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激情导入

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水的锅里;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呀!结果?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二、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因而,孔子之道不著。孟子勇敢地挑起发扬孔子学说的重担。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的人生经验的一部分。;2.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3)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4)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三、合作探究

1.第一段开头列举了六个历代名臣成才的故事,这六个人的成长史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是经历了一段艰难困顿的生活之后才发奋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他们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炼,自身也在艰苦奋斗中有所成就。;2.第一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3.课文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说理的?

第二段先提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

文档评论(0)

183****79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