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前卫生学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第一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两大类。
淋巴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又叫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叫B细胞)两类:
T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的70﹪。可以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并监视着体内异常细胞的出现,一旦发现,将它们清除。
B细胞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中,可以产生抗体,参加体液免疫。
;免疫分子:
具有免疫效应的物质称为免疫分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等)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类是补体、溶菌酶等,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免疫作用没有针对性。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感染
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二、计划免疫
(一)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
①自动免疫制剂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等。
疫苗是指由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
菌苗是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
由细菌外毒素经过减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叫类毒素。;;2.主要接种的疫苗种类
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主要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活疫苗等。
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结核、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麻疹等。;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①为减轻预防接种的反应和避免接种局部感染,在接种头一天要事先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争取他们的配合。
②要合理安排幼儿饮食,要吃饱饭不要空腹,不要进食刺激性较强或易致敏的食物,如含酒精饮料及鱼虾等。
③家长要为幼儿洗澡,清洁皮肤,并为幼儿穿上易穿脱的衣服。
④接种时还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和教育工作,争取幼儿的配合。
;⑤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的皮肤,注射器要专人专用。
⑥接种结束可组织幼儿轻微活动,注意避免受热、受凉。
⑦对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做出适当处理,如遇个别幼儿晕针,不要乱动孩子,让其仰卧,头放低,适当喂些热糖水,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出现轻微反应的不用特别处理,一般到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
⑧若???烧并有其他症状,需及时去医院诊治。
;2.加强免疫
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
;第二节传染病概述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传染病患者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与水源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虫媒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
(6)母婴传播:艾滋病
(7)直接接触传播:狂犬病
(8)土壤传播:如破伤风、如寄生虫病的传播;3.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托幼园所的婴幼儿是典型的易感者。;三、传染病的预防
1.及早发现并控制好传染源
(1)早发现病人。
(2)早隔离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
(3)早治疗病人
(4)密切观察接触者。;;3.保护易感者
(1)增强幼儿的体质。
(2)有计划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护理
空气新鲜,湿润,避免让风直吹病儿
注意眼部卫生
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饮食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出疹发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注意有无并发症
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
;;3.幼儿急疹
病因及传染途径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不强,多发生在6个月—1岁半的小儿。
症状:
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41℃,食欲差,但精神尚好
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净。
护理: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因高热而惊厥。
;4.水痘
病因及传染途径: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
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
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
在得病的一周之内,在病??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
;护理
发烧时候要卧床休息
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勤洗内衣和床单
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