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东汉的兴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建立者、时间、都城等。
-掌握光武中兴的背景、措施及表现,理解其历史意义。
-分析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特点及危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黄巾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比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光武帝刘秀等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体会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了解黄巾起义中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增强学生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主体地位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的主要措施和历史意义。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及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东汉兴亡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概念,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2.史料教学法: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东汉时期历史遗迹或文化的视频片段,如洛阳白马寺、汉光武帝陵等,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这些历史遗迹都与哪个朝代有关?你们对这个朝代还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东汉的兴亡。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东汉的建立(5分钟)
-展示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西汉后期的历史状况,提问: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汉政权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讲解王莽政权的建立与改革,说明王莽改制失败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引发绿林、赤眉起义。
-讲述刘秀在农民起义中崛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光武中兴(10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光武中兴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结合史料,分析光武帝刘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释放奴婢:出示史料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说明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劳动力。
-减轻农民负担:讲述光武帝减轻农民的田赋、徭役和兵役,让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通过史料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让学生了解光武帝对官僚机构进行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
-惩处贪官污吏:强调光武帝重视吏治,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使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引导学生总结光武中兴的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
-提问:光武中兴对东汉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武中兴为东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东汉初期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3.东汉的衰败(10分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展示东汉时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皇帝有什么特点?这会对东汉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讲解外戚和宦官的概念,分析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皇帝年幼即位,太后临朝,重用外戚;皇帝长大后,为了夺回权力,依靠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势力崛起,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结合具体事例,如梁冀专权、五侯擅权等,让学生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表现和危害:他们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黄巾起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