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病原体分布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规范诊疗操作,促进多部门协作,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ICU病房内所有患者,包括入住ICU的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及在ICU住院时间≥48小时的患者。
三、监测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ICU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和记录。
(一)人员组成
成立ICU医院感染监测小组,成员包括ICU医生、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二)监测内容
1.基本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转出/出院日期、诊断等。
2.医院感染情况
-感染日期:准确记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日期,以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日期为准。
-感染部位: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感染部位,如肺部、血液、泌尿道、手术部位等。
-病原体检测: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患者,及时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及药敏情况。
3.诊疗操作相关信息
-侵入性操作:记录患者进行的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置入、气管切开等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详细记录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用药途径等。
(三)资料收集与记录
1.ICU医生、护士负责在患者病历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如每日病程记录中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感染症状及体征等,护理记录单中记录侵入性操作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到ICU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对、整理和补充,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建立ICU医院感染监测登记本,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医院感染情况及诊疗操作相关信息。登记本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日期、转出/出院日期、感染日期、感染部位、病原体检测结果、侵入性操作项目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四)数据收集频率
1.每日由当班护士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到ICU病房查看患者,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于当日记录感染病例相关信息。
3.每周对监测数据进行小结,分析本周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4.每月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监测报告。
四、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五、监测指标及计算方法
1.日住院患者数:每日实际占用ICU床位的患者数总和,计算方法为:日住院患者数=∑(各患者当日在院时间÷24小时)。例如,患者A在院时间为12小时,患者B在院时间为36小时,则日住院患者数=(12÷24)+(36÷24)=2。
2.医院感染例次:指在一定时期内,ICU病房内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例数。同一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2次或以上医院感染时,应分别计为不同的感染例次。
3.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期内ICU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同期ICU日住院患者数总和)×100%
例如,某季度ICU共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20例,该季度日住院患者数总和为1500天,则该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20÷1500)×100%≈1.33%。
4.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构成比=(某感染部位医院感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总例次数)×100%
例如,某时期ICU医院感染总例次数为30次,其中肺部感染15次,则肺部感染部位构成比=(15÷30)×100%=50%。
5.病原体构成比
病原体构成比=(某种病原体引起的医院感染例次数÷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阳性总例次数)×100%
例如,某时期ICU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阳性总例次数为25次,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10次,则鲍曼不动杆菌病原体构成比=(10÷25)×100%=40%。
6.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