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代市舶使制度研究.pdf

唐代市舶使制度研究.pdf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唐代代市市舶舶使使制制度度研研究究

一一、、市市舶舶使使制制度度的的起起源源与与设设立立背背景景

唐代市舶使制度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重要程碑,其形成与唐代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自汉代以

来,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展开贸易,但至唐代,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海上航线的开拓,东南沿海的港口逐渐成

为对外贸易的核心枢纽。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港口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阿拉伯、波斯、东南亚商船的聚集地。这

种贸易规模的扩大促使唐王朝需要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唐初延续隋代的互市监制度,由地方官员兼管海外贸易事务。然而,随着海外贸易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上升(据《通

典》记载,天宝年间广州港年入关税达百万贯),中央政府开始强化对贸易的管控。高宗显庆六年(661年),朝廷首次在广

州设立市舶使,标志着中央直接介入海外贸易管理的开始。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中央集权的强化,更反映唐代经济结构的转型

——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体系的演进。

二二、、市市舶舶使使的的职职能能与与运运作作机机制制

((一一))核核心心职职能能体体系系

1.税收征管

市舶使首要职责在于征收舶脚(船舶税)、收市(官方优先采购权)和进奉(贡品管理)。根据《唐国史补》记

载,外国商船抵港后需先缴纳舶脚(约为货物总值的30%),剩余货物由政府优先选购(通常占40%),之后才允许

民间交易。这种抽分制度成为后世抽解制的雏形。

2.贸易监管

市舶使负责核验商船文书(类似现代海关文件),查禁违禁品输入。开元二年(714年)颁布的《禁断珠玉敕》明确规

定禁止犀角、象牙等奢侈品进口,市舶使需严格稽查。同时实施公验制度,要求商人持有官方颁发的贸易凭证。

3.外交接待

作为中央派驻机构,市舶使承担接待外国使节职能。《旧唐书·王虔休传》记载,贞元年间市舶使需为来华使节提供馆驿

服务,并安排朝贡事宜。这种政经合一的职能体系强化了贸易的政治属性。

((二二))管管理理体体系系的的特特殊殊性性

市舶使制度呈现宦官监军式的二元管理结构。从开元年间开始,市舶使多由宦官担任(如著名宦官杨范臣曾任广州都督府市

舶使),与地方节度使形成制衡。这种安排既保证中央对贸易利益的掌控,又避免地方势力坐大。但同时也埋下了宦官专权、

政令矛盾的隐患。

在具体运作中,市舶司(市舶使衙署)设有录事、司仓、市令等属官,形成完整的行政架构。广州出土的《李府君墓志》显

示,市舶司内部已有明确的职级划分和考核制度。对外商管理则实行蕃坊制度,允许设立自治社区,由蕃长协助管理。

三三、、市市舶舶使使制制度度的的历历史史演演变变

((一一))制制度度完完善善期期((618-755))

唐初至安史之乱前是市舶使制度的形成阶段。贞观年间在广州设立押蕃舶使,显庆六年正式定名市舶使。开元年间出台

《市舶则例》,确立十抽其三的税率标准,规定珍异之物需全部官买。此时市舶使多由岭南节度使兼任,中央控制力相对

较弱。

((二二))宦宦官官专专管管期期((756-840))

安史之乱后,中央财政紧张促使朝廷强化对贸易的控制。乾元元年(758年),首次派宦官吴怀实任市舶使,开启宦官专管时

代。这一时期市舶收入成为国家重要财源,据《资治通鉴》记载,大历四年(769年)广州年市舶收入达朝廷财赋的1/5。但

宦官贪腐问题严重,元和年间曾发生市舶使吕太一纵兵掠夺外商事件。

((三三))制制度度衰衰落落期期((841-907))

会昌灭佛后,中央权威下降导致市舶使制度逐渐崩溃。大中元年(847年)改由观察使兼领市舶事务,实际管理权落入地方藩

镇。黄巢起义期间(878年),广州港遭严重破坏,《旧唐书·僖宗纪》记载外商遇害者十二万人,标志唐代市舶体系的终

结。

四四、、制制度度运运行行中中的的矛矛盾盾与与调调适适

((一一))中中央央与与地地方方的的权权力力博博弈弈

市舶使制度始终存在中央派驻与地方兼领的矛盾。天宝年间,岭南节度使裴敦复曾上奏请兼押蕃舶,试图夺取管理权。

朝廷通过设立监军院、实行宦官-节度使共管等方式维持平衡。这种博弈客观上促进了管理制度的细化,如长庆三年(823

年)出台《禁岭南货卖男女敕》,规范外商在华行为。

((二二))官官商商关关系系的的动动态态调调整整

市舶使制度包含禁榷与通商的矛盾统一。一方面实行收市垄断香料、珠宝等暴利商品,另一方面又允许民间互市。这种

双重性在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令中体现明显:除榷外,任百姓贸易。这种弹性政策既保障财政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