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国内战斗形势下被迫实行的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2.苏俄国内战斗结束后,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乐观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斯大林模式快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进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缘由。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成功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2)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斗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流通:取消自由贸易。

(4)安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作用

(1)乐观作用: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斗的成功。

(2)消极作用:严峻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国内战斗结束后连续实施,引发了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eq\a\vs4\al([学问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别历史条件下和特别历史时期,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别政策。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供应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布尔什维克探究向社会主义过渡供应了一种尝试。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抱负的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斗结束后,苏俄连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头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临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安排:废除实物安排制。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乐观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eq\a\vs4\al([易错易混])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国家把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肯定范围和肯定程度上恢复和进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2)1924年初,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渐渐取消。

2.内容

工业政策

优先进展重工业

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

农业政策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1)乐观作用:苏联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斗的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生产乐观性不高。

③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乐观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进展。

④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缘由。

eq\a\vs4\al([学问拓展])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6页

探究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史料一国内战斗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掌握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熬煎。

史料二国内战斗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峻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化为农民暴动的大事。工人也日益不满。

(1)依据史料一,概括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的境况。

(2)史料二反映了哪些重要信息?

提示:(1)苏维埃政权境况困难,物资严峻匮乏。

(2)苏俄没有准时终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社会冲突激化,引发了严峻的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不同点

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允许外商租赁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废除实物安排制,实行按劳安排制

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点,用强制性手段掌握社会经济的运转

通过在肯定范围内进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来扩大生产

目的

战胜国内外敌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济桓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E3QQ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