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基于生态网络的低头坝对溪流鱼类群落影响研究
摘要
物种种间、物种与栖息地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维持生态系统过程
起重要作用,生境破碎化如何影响这些相互作用一直以来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
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生态网络结合了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是揭示生境破碎化对互作关系影响的有力工具。低头坝是一类水可漫过坝顶,实
现表面溢流的小型水坝,在溪流水体中广泛分布,是导致溪流生态系统生境破碎
化的首要因素。然而,截止到目前,低头坝引起的栖息地环境变化和生境隔离对
溪流鱼类群落种间、鱼类-栖息地间等相互作用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晰。本研究以
新安江上游的率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23年8月(丰水期)和2023年
1117
月(枯水期)在率水河源溪流个低头坝的坝上蓄水区及坝下流水区开展了
鱼类群落调查,基于生态网络的研究方法,分析鱼类互作网络结构以及鱼类-栖
息地网络结构的季节动态,探究低头坝对溪流鱼类种间互作关系及溪流生态系统
1
的影响,为溪流鱼类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内容包括:()低头
坝坝上蓄水区及坝下流水区鱼类群落互作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结构分析;(2)鱼
类-栖息地网络对低头坝规模、河网相对位置的响应模式及其在流域景观中的相
对重要性。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局域鱼类群落互作网络(speciesinteractionnetwork)结构:两季共采集
鱼类样本1955尾,隶属于4目8科29种。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
60m260~120m2
个低头坝根据坝体面积可分为小型坝()、中型坝()和大型
2
坝(120m)三类。(1)在两个季节中,三类规模低头坝影响下的鱼类互作网
络的模块性均显著高于零模型(z2),中、大型坝影响下的鱼类互作网络呈现
z-2
显著的低嵌套性()。结果表明,各鱼类群落的种间互作关系稳定且竞争作
用可能较弱。(2)网络β多样性结果显示,丰水期坝上蓄水区和坝下流水区鱼
类互作网络的多样性差异随低头坝尺寸规模的增加而增大,而枯水期小型低头坝
0.93βst
坝上和坝下鱼类互作网络的差异()高于中型坝及大型坝。物种周转()
是导致小型和大型低头坝坝上和坝下鱼类互作网络差异的主导因素。相较于丰水
期,枯水期物种周转组分对不同规模低头坝间鱼类互作网络差异的贡献更高,这
可能是枯水期较低的水文连通性导致的。
2.区域物种-栖息地网络(species-habitatnetwork)结构:在枯水期和丰水
期,鱼类-栖息地网络分别由128组和154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光唇鱼
Acrossocheilusfasciatus-
()在各鱼类栖息地网络中均呈现最高的归一化度
(normalizeddegree)和嵌套贡献(nestednesscontribution),表明广布型物种对
I
摘要
维持鱼类-栖息地网络起重要作用。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在位点水平上,枯
水期坝下流水区的嵌套贡献值与低头坝坝体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网络结构分析显示,丰水期低头坝影响下的鱼类栖息地网络的嵌套性显著高于-
零模型(z2),表明鱼类更多的群聚在部分栖息地(坝下流水区)。栖息地移
除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鱼类-栖息地网络的稳定性与低头坝规模及河网位置相关,
位于上游支流的大型低头坝对维持鱼类栖息地网络起重要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