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课件 第6章 第2节.pptx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课件 第6章 第2节.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课标导读;●情境导学

2023年1~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243起,发生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地质灾害26起,造成5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6794万元人民币。2023年前7月我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32起,避免了1606人的可能因灾伤亡。从灾情类型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从灾情等级看,有特大型地质灾害,大型地质灾害,中型地质灾害,小型地质灾害。;我国为什么地质灾害多发?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是什么?;提示:我国是一个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面积广阔又决定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的复杂性。因此中国的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发生频繁。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成因不同,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形地势、植被、气候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必备知识自主梳理;必备知识自主梳理;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______或错位,积聚的能量便以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2.地震构造

图中A为_______,B为_______,AB为___________,BD为_________,弧线CD为_________:是把地面___________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震级和烈度

(1)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_____个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烈度。地震烈度大小与震级、___________、震中距、地质构造、___________等有关。;4.危害;5.分布

(1)世界:板块交界处是地震易发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2)我国:主要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_______等地震灾害发生频繁。;滑坡和泥石流;类型;2;1.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密集区。()

2.地震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3.川滇山地多发生冰川泥石流。()

4.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5.云南省常遭泥石流灾害侵袭。();合作探究能力提升;●情境解读

图表探究: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害的???较。;●问题探究

问题1.分析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从而形成地震。;问题2.探讨材料中两次地震灾害的损失差异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唐山地震,说明人们防震减灾能力提高;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密度增大;●归纳提升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震级和烈度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能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级和烈度的区别如下表所示。;(2)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3.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原因如下:;知识拓展: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和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1.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

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

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

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东南走向

(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 B.距离震源近

C.海拔高 D.地处断层带;【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地壳较薄、山体高大并不是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断层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处于断层带上,受地震的破坏作用最大,导致其破坏程度最大;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丁地距离震源较远;海拔高不是其破坏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故选D。;●对点训练

1.读某地等震线图,完成(1)~(2)题。

(1)若甲地为震中()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处大

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解析】第(1)题,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恺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