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
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时空坐标;阶段特征;阶段;阶段;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课标要求;古人类代表;时间;【概念阐释】文化遗存
文化遗存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既包括人们加工过的实物,还包括未经加工但使用过的实物。遗迹即不可搬动者,如宫殿、房基、矿井、坟墓、路桥等;遗物为可搬动者,如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
【教材挖掘】观察教材《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墓地部分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思考教材编写专家想通过这些史料向我们传递哪些历史信息,这与中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答案提示历史信息:①红山文化祭坛:表明原始宗教和礼仪制度出现,反映出权力的初步神圣化;②良渚古城城墙:城墙规模庞大,说明当时良渚的权贵阶层已经具备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和调动能力,能够动员组织大量的人力进行大规模公共事业建设,反映出凌驾于社会的公共权力出现;③陶寺遗址:表明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现象出现,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关系:三幅图片展现了中国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城市、阶级分化、公共权力等,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依据,说明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二)新石器时代的经济(选必2)
1.原始农业
(1)发展状况: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古代中国形成了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在农业灌溉上,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使用陶器,汲水灌溉。
(2)农业出现的意义
①地位: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作用: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的状况;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中国贾湖居民饲养猪,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
3.手工业;(三)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和交通(选必2)
1.居住
(1)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建造住所,形成聚居点(村落)。
(2)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和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是我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体现了居住地自然环境,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三、原始社会的分期和国家的诞生
1.原始社会的分期;2.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发展情况
(1)出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2)私有制已经产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选必2)
(3)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进阶级社会的门槛,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选必2);【名师点拨】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生产力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视角1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及特征
【史料探究】
史料一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史料二从遗址的分布来看,地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今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秦晋黄土高原。大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落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地区,是中华文化融合的核心地区。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思考根据史料一、二,指出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哪些特征。;【史论凝炼】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一体性;视角2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史料探究】
史料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特征。;【史论凝炼】
原始农业诞生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视角3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史料探究】
史料一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大墓中发现多件石钺、石锛等仪仗武器。;史料二考古学家发现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壕沟遗迹之一。初步估算,这一工程仅土方总量就达十几万立方米。
;答案提示通过墓葬规模的差异可以看出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出土的代表权力、权威的仪仗用品、礼器,说明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发掘出的大型壕沟等工程说明当时社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权力号召和社会动员组织能力,即具备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史论凝炼】
1.多角度认识古代早期国家的诞生
(1)国家的实质: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
(2)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6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 第3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 第38讲 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 第39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 第1讲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说课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