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415_T 19-2021 原生态松树蔸根仿野生种植茯苓技术规程.docxVIP

DB3415_T 19-2021 原生态松树蔸根仿野生种植茯苓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CCSB05

3415

六安市地方标准DB3415/T19—2021

原生态松树蔸根仿野生

种植茯苓技术规程

2021-09-13发布2021-10-01实施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15/T19—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

本文件由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中医药大学、六安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方平、彭代银、陈卫东、俞年军、周其书、宋承林、张越、吴德玲、徐风清、夏征宇、杨一凡、杜超越。

DB3415/T19—2021

1

原生态松树蔸根仿野生种植茯苓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别山所有松树林区采伐后,废弃松树蔸根免挖免削皮,原生态仿野生种植茯苓的产地条件、备料、接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管理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原生态松树蔸根仿野生种植茯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松树蔸根

松树采伐后留下的裸露地面之上的松树桩和连接地下主根、侧根、根毛的整体。

4产地条件

选择有水源、易排灌、向阳的缓坡松林迹地。环境符合GB15618要求喷水,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要求。

5备料

3.2菌种

选择菌丝生长旺盛,洁白、均匀、致密茯苓特异香气浓郁,有根状扭结菌索;菌丝体表面可见乳白色露珠滴状分泌物,菌种瓶(袋)完整无损,无杂菌污染的茯苓栽培菌种。松树蔸根与茯苓栽培菌种的接种比例为6kg松树蔸根接种1袋菌种(菌种袋规格为12cm×24cm)。

3.3松树蔸根

选择位于山地阳坡、直径在10cm以上的松树蔸根。以休眠期松树蔸桩树皮不脱离木质部为采用标准。对松树蔸桩逐个标记,并估算重量,按松树蔸根总重量准备茯苓菌种。

DB3415/T19—2021

2

6接种

6.1接种时间

5月~7月的晴天接种茯苓菌种。

6.2接种方法

清除松树蔸根周边杂草,在1个~2个主要侧根与蔸桩结合部的侧面,削去带木质部的外皮处,划开菌种袋的一侧,沿划口向两边掀开袋膜,露出菌种培养基紧贴木质部压实,并在菌袋上覆土至原地表。

7栽培管理

7.1检查补种

发现菌种霉变坏死或遭白蚁危害及时补种。

7.2水分管理

开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清沟排水。

7.3培土管理

接种50天后巡场检查,若有茯苓菌核生长形成地表裂纹及时覆盖;每隔7天~10天巡场一次,发现裂纹及时覆土。

7.4防止踩踏

做好茯苓场地防护工作,防止人畜踩踏。

8病虫害防治

8.1病虫害类型

主要虫害有白蚁、螨及茯苓虱,噬害木屑菌种及菌核。

8.2防治方法

不选择坐南向北及有白蚁潜居的场地;发现白蚁危害,立即挖除蚁巢。

9采收

9.1采收标准

栽培场地地表不再出现新的裂纹,松木料质地由蛋黄变棕红色,茯苓菌核表皮呈棕褐色,剥开表皮无白色乳液浸出时,及时采收。松蔸大、下地迟、树蔸木质部蛋黄色可连续采收两年。

9.2采收时间

DB3415/T19—2021

3

5月~7月接种的茯苓,在当年12月至次年6月间,根据松蔸大小分次适熟采收。

9.3采收方式

宜在晴天采挖茯苓,用窄小锄头沿生长期培土的周边,由远及近将土刨开,摘取茯苓菌核。

9.4采后处理

采收后的茯苓菌核及时运至加工厂或阴凉处,置不通风处堆放7天~10天,按规格切制加工茯苓方、丁、片等干燥贮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