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管道焊缝无损检测技术交底(超声波探伤比例≥10%)
一、检测依据与规范要求
1.主要标准规范
–GB/T11345-2023《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明确焊
缝超声波检测方法、灵敏度校准及结果分级标准。
–GB/T15830-2023《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测结果的
分级》:针对管道环焊缝的检测流程及验收要求。
–DL/T820-2023《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电力行业管道检
测的专项技术要求。
–SY/T4123-202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环向对接接头全自动超声波检测
标准》:适用于油气管道的高精度自动化检测。
2.检测比例要求
–通用管道:抽样检测比例≥10%,且覆盖每位焊工的转动焊口和固定焊口。
–高危管道(剧毒、高压、高温、低温等):需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100%
检测,质量等级≥Ⅱ级。
二、人员与设备配置
1.人员资质
–操作人员需持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颁发的Ⅱ级及以上超声
波探伤资格证书,并具备管道焊缝检测专项培训记录。
–检测团队需包含至少两名持证人员,分工负责仪器操作、数据记录及结果
复核。
2.设备要求
–探伤仪:A型脉冲反射式,频率范围1-6MHz,动态范围≥60dB,配备
衰减器和DAC曲线校准功能。
–探头:斜探头(K值0.8-3.0)、直探头(频率2.5MHz),接触面宽度
适配管道曲率(误差≤±10%)。
–试块:采用CSK-IA、CSK-IIIA标准试块校准灵敏度,满足ZBY232标
准要求。
三、检测流程与关键控制点
1.前期准备
–焊缝处理:清除飞溅、氧化皮,打磨检测区域至粗糙度Ra≤12.5μm,保
证探头与工件耦合良好。
–仪器校准:使用CSK-IA试块校准时基线、灵敏度及DAC曲线,误差控制
在±2dB内。
2.扫查方法
–环焊缝:采用锯齿形扫查(探头移动步距≤10mm)、偏置扫查(偏移量
≥0.5W)及横向缺陷专项扫查。
–角焊缝:以45°斜探头为主,结合直探头补充检测,覆盖焊缝全厚度及热
影响区。
3.缺陷评定
–缺陷定位:使用简化水平距离法(l’)计算缺陷位置,误差≤±5mm。
–缺陷定量:按6dB法测量指示长度△l,当△l≥8mm时判定为超标缺陷。
–等级判定:依据GB/T11345标准,Ⅱ级(允许单个缺陷长度≤8mm)、
Ⅲ级(允许单个缺陷长度≤12mm)。
四、验收标准与记录管理
1.合格标准
–一般管道:超声波检测结果≥Ⅲ级,且无未焊透、裂纹等危害性缺陷。
–特殊工况管道(如低温、高压):检测结果≥Ⅱ级,且缺陷密集区长度≤
焊缝总长的10%。
2.返修与复检
–超标缺陷需采用碳弧气刨清除后重新焊接,返修区域需进行100%超声波
复检,复检结果需提高一级验收标准(如原Ⅲ级需达Ⅱ级)。
3.记录与存档
–检测报告需包含:焊缝编号、检测参数(探头型号、灵敏度)、缺陷位置
及评级、检测人员签名。
–电子数据保存期限≥10年,纸质记录纳入竣工资料并移交建设单位存档。
五、安全与质量控制
1.安全措施
–检测区域设置警戒标识,操作人员佩戴防噪音耳塞(环境噪音≤85dB)及
绝缘防护装备。
–高空作业需搭设稳固平台,检测设备接地电阻≤4Ω。
2.质量管控
–每日开工前进行仪器性能验证(包括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偏差≥5%时
暂停使用。
–随机抽取10%检测结果进行交叉复核,误差率≥3%时启动全批次复检。
附:引用规范清单
-GB/T11345-2023、GB/T15830-2023
-DL/T820-2023、SY/T4123-2023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技术负责人:
日期:2025年03月23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