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LED灯具色温控制技术交底(色温偏差≤±100K)
依据标准:GB/T20145-2025《LED灯具色温与光效规范》、GB
55024-202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T2423系列环境试验标准、
T/ZZB0838-2024《低眩光面板灯行业规范》等。
一、色温控制技术要求
1.色温分类与偏差范围
–分类标准:按GB/T20145-2025,LED灯具色温分为三类:
•暖白光:2700K-3500K(偏差≤±100K);
•中性白光:4000K-5000K(偏差≤±100K);
•冷白光:5500K-6500K(偏差≤±100K)。
–特殊场景要求:医疗、教育场所显色指数Ra≥90时,色温允许偏差可放
宽至±150K,但需在铭牌中明确标注。
2.光效与显色性匹配
–光效要求:
•暖白光灯具初始光效≥110lm/W(非定向)或≥95lm/W(定向);
•冷白光灯具初始光效≥130lm/W(非定向)或≥110lm/W(定向)。
–显色指数:Ra≥80(常规场所),Ra≥90(高显色需求场所)。
二、色温控制工艺与设备选型
1.芯片与驱动技术
–调色温芯片:采用S4525S或S4120/D系列专用芯片,支持PWM调光
及双色温切换,确保色温调节精度≤±50K。
–驱动电源:选用恒流源驱动模块,输入功率因数≥0.95,并具备过温保护
功能(散热器温度≤85℃)。
2.光学材料与封装
–荧光粉配比:采用多色荧光粉混合技术(如蓝光芯片+红/绿荧光粉),通
过光谱优化减少色温漂移。
–透镜设计:非对称光学透镜(如PC/PMMA材质)确保光斑均匀性,避免
局部色温偏差。
3.散热与稳定性保障
–散热结构:铝合金鳍片散热器+导热硅脂(导热系数≥3.0W/m·K),确保
芯片结温≤110℃。
–环境适应性:通过GB/T2423.1-2008高温试验(70℃/500h)和恒定湿
热试验(40℃/95%RH/48h),验证色温稳定性。
三、调试与检测流程
1.出厂调试
–积分球测试:使用2π积分球(直径≥1.5m)测量初始色温,记录光谱分
布图(380-780nm),剔除光谱半宽>15nm的异常灯具。
–老化测试:100%全检,在额定功率下连续运行72小时,色温漂移量
≤±50K。
2.现场调试
–色温校准:使用手持式色温仪(精度±20K)抽检安装后灯具,对比标称值
调整驱动电流,确保偏差≤±100K。
–环境补偿:针对高温/高湿环境(如地下室、户外),增加散热风扇或降低
驱动电流(降额10%-15%)。
四、验收标准与记录
1.主控项目
–色温一致性:同一批次灯具色温极差≤100K,同区域安装灯具色温差异
≤50K。
–光效达标率:光效≥标称值的90%,且功率因数≥0.9。
2.文件要求
–检测报告:包含色温测试数据(平均值、极差)、光谱分析图、环境试验
记录。
–铭牌标识:明确标称色温、偏差范围、显色指数及适用场景(如“医疗专
用-4000K±100KRa≥90”)。
五、风险控制与维护
1.常见问题处理
–色温漂移:因荧光粉老化或散热不良导致,需每季度抽检5%灯具,色温
偏差>150K时更换驱动模块。
–频闪问题:采用NU510系列恒流IC,频闪指数≤0.4%(GB55024-2022
要求≤8%)。
2.运维管理
–定期维护:每年清洗灯具表面(降低温升5-10℃),检查散热结构完整性。
–智能监控:接入BA系统实时监测色温、功率、温度,异常数据自动报警
并生成维护工单。
引用规范清单:
-GB/T20145-2025:色温分类与偏差控制;
-GB55024-2022:频闪与智能监控要求;
-T/ZZB0838-2024:低眩光面板灯光学设计;
-GB/T2423系列:环境适应性试验标准。
请施工班组严格按本交底执行,确保色温控制精度与系统可靠性,满足高标
准的照明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