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5.地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盖天说:汉代以前,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倒扣在地上;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
的。
(2)不平说: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由此,
人们认识到海面不是平的。
(3)浑天说:我国汉代的张衡在他的《浑天仪注》中提出“浑天说”。“浑天说”是张衡根
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
(4)球体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球
形的。
2.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
地球是一个球体。
3.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表面有液
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4.根据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可以推测: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也可能是冰川;蓝色部分
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
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1.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
现象:沿着球面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则相反。
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够判断出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当取下连接小旗的棉线时,棉线呈环状。这是因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
——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并在教材图中标注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主要停靠点。
提示: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与陆地交汇处做标记。
6.月球
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
山、高地和“月海”。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20世纪70
年代,科学家结合观测证据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形
成的。
2.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行而变化,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发
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变化。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
球最近的天体。它还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缺乏
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4.根据形状认识各种月相。
5.两次满月大约相隔三十天,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6.月亮升起的位置,月初时在西方,然后逐渐东移。月中时,升起位置在东方,之后从东逐渐
西移。月末时,升起位置在西方。
7.月相的变化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
1.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现象:丢石子时,在细沙上会出现很多像环形山一样的坑,并且由于石子的大小不同,形成的
坑大小不一,但都近似圆形的。
结论:环形山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2.观察“环形山”阴影的变化。
现象:当光直射到石子坑时,能照亮“环形山”;而斜射时,只有部分“环形山”被照亮,其
他部分为影子。
结论:当光直射“环形山”没有影子,全部被照亮;当光斜射“环形山”有影子,部分照亮。
3.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
现象:随着“月球”的转动,“月球”表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不断变化,当“月球”处
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亮面最大,然后逐渐变小,当“月球”被“地球”遮挡时,变
成暗面,之后亮面又不断增大。
结论:月球的月相不断规律地变化,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
4.整理月相观察日记。
结论:两次满月大约间隔三十天。
7.太阳
1.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5700摄氏度,内部温度可达1600万
摄氏度。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太阳是
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千米/秒。用距离
1.5亿千米除以速度30万千米/秒等于500秒,即太阳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5.4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6.1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6.2 向心力(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6.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7.1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7.2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 7.4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df
最近下载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件-员工绩效评估》.ppt VIP
- 本科毕业论文-20万吨级散货船锚泊与系泊设备设计.docx VIP
- 金蝶云PLM:V7.1产品培训_PLM_设计BOM管理.pptx
- 新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pdf VIP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docx VIP
- 最新版精选2025年保安员考试复习题库598题(答案) .pdf VIP
- 常见物质折射率表新.pdf
- 第一单元 声音乐学习项目三提升美好听觉体验(二)课件人教版(简谱)2025音乐七年级下册.pptx
- 电子科技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docx
- 蓄电池及直流充电模块性能测试试验评测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