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摘要
气敏传感器作为一种甄别气体信息的装置,对于空气污染的检测以及疾病诊
断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基于金属氧化物的气敏传感器一直都表现出不错
的性能,而开发适用于室温条件且小型、易集成等实用的高性能气体传感器是目前
研究人员想要实现的目标,其中作为核心的金属氧化物敏感材料表现出的可调控、
制备方法多样、结构稳定的特点成为了进行性能提升的切入点,本论文通过研究窄
带隙金属氧化物材料YFeO以及复合物YFeO@ZnO,制备过程采用静电纺丝和
33
一步水热法,对已制备好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形貌、尺寸以及乙醇气体的识别性
能测试,具体研究如下:
1.采用静电纺丝工艺结合高温煅烧处理制备一维YFeO3纳米棒。通过XRD、
SEM、TEM、EDX等表征方法对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等方面
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说明成功制备出了YFeO3纳米棒,将所制备材料加工为传感
器元件通过测试平台进行气敏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说明YFeO3气敏传感器对乙醇
气体做到了特异性识别(18),并且具有很快的吸附解吸速度(19s/9s)以及良好的稳
定性,说明了以YFeO3纳米棒为基础电阻式气敏传感器在进行乙醇气体识别方面
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复合材料前驱体,然后通过对前驱体高温煅烧得到
了YFeO@ZnO纳米材料。进行气敏性能测试后发现进行复合后的材料表现出更
3
为不错的气敏特性,其响应值提高(35)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温度(240℃),YFeO@ZnO
3
复合材料所表现出的选择性、重复性、长期稳定性也都很出色。通过微观结构研究
发现p-n异质结的存在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原因。因此,YFeO@ZnO是一种很
3
有前途的乙醇气敏材料。
关键词:水热法;静电纺丝法;气敏传感器;金属氧化物
I
Abstract
Abstract
Asadeviceforscreeninggasinformation,gassensorcanplayaveryimportantrole
inairpollutiondetectionanddiseasediagnosis.Amongthem,thegassensorbasedon
metaloxidehasalwaysshowngoodperformance,andthedevelopmentofpracticaland
high-performancegassensorssuitableforroomtemperatureconditionsandsmall,easy
tointegrateisthegoalthatresearcherswanttoachieve.Thecoremetaloxidesensitive
materialexhibitsadjustablecharacteristics,diversepreparationmethods,andastable
structure,makingitakeyfactorinimprovingperformance.Inthisthesis,narrowband
gapmetaloxidematerialYFeOandcomplexYFeO@ZnOarestudied.Thepreparat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印度安全多元化战略研究.pdf
- 阿兹海默症预防科普插画设计.pdf
- 陈与义近体诗研究.pdf
- 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兼论个人作品《庆阳绌绌》.pdf
- 风险偏好、资产专用性与美国中东盟友对华政策研究--以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为例.pdf
- 高三生物学复习课中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行动研究——基于SOLO分类理论.pdf
- 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pdf
- 高中生“解三角形”学习中常见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
- 高中数学教材“函数”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湘教版为例.pdf
- 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结果评价及其相依性--以“概率与统计”模块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