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主干梳理·理思路;课标定位·明考向;课程
标准;主干梳理·理思路;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②三家分晋与田氏取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_________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③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3)影响: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图解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2.华夏认同
(1)华夏含义:春秋时期______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
(2)认同的原因:列国纷争;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
(3)认同的表现: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____________所认同;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______族。
(4)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特别提示]“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工,百工;商,官贾;食官,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垄断局面被打破。;2.商鞅变法
(1)背景
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阶级力量壮大。
③战国时期____________日益剧烈。
④法家思想的出现。;〔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后秦国统治集团结构的变化;(2)目的:为实现____________,巩固统治。
(3)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
①经济:____________,奖励耕织;“_________,_________”,授田于百姓。
②政治:奖励______,剥夺和限制______特权;普遍推行______,其主要官员由______任免。
③社会管理:在民间实行____________;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5)特点: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______的一次变法。
(6)影响
①推动了____________,逐步建立起_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
②使秦国____________,为秦____________奠定了??础。;〔概念阐释〕
(1)什伍连坐:指一人犯罪,邻里连同受罚。“什伍”是古代户籍与军队的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商鞅在秦国变法,始创什伍连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
(2)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社会转型:指某一时期发生的密集的、大范围的、根本性的、影响了几乎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社会变化,主要包括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社会结构变动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孔子和老子;(3)思想主张
①核心观念是“___”,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②主张“____________”,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③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_____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______。;(4)教育成就
①以“___________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______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______的发展。
②晚年整理的《___》《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5)相关著作: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______》当中。;2.老子
(1)地位身世:______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___国人。其观点见于《______》一书。
(2)思想主张
①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___”。
②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朴素的_________。;③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_________。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____________。
④政治上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____________的时代。;〔概念阐释〕
(1)“有教无类”:类,种类,指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
(2)“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四、百家争鸣;〔概念阐释〕
士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2第21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单元总结.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2第22单元第51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2第23单元第52讲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2第24单元第53讲交通与社会变迁.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2第25单元第54讲医疗与公共卫生.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3第26单元第55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3第27单元第56讲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第57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3第30单元第59讲战争与文化交锋.ppt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