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0课布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由此可知虞世南《庙堂碑》的书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解析:小篆流行于秦朝,故A项错误;汉朝流行隶书,故B项错误;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唐代流行楷书,故C项正确;唐朝“颠张醉素”擅长草书,故D项错误。

答案:C

2.“隶变”使汉字五笔俱全,笔画的摆放和变化会滋生美丑,并且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加之笔墨纸张的改进和推广,书法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之交

C.魏晋时期 D.唐宋之交

解析:汉字进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3.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

A.字体的笔画挨次

B.字体的结构部件

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

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解析:篆书字体富于图案美,楷书方正严谨,二者笔画挨次不尽相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演化,字体结构更加方正严谨,故B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了篆书的书写方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古代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无从了解民族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

4.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进展演化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沟通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进展

解析: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故A项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反映出过于简单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进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有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不断进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5.史载,宋以后戏曲进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进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解析:市民阶层的形成是商品经济进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将关羽世俗化,体现的是儒学的世俗化特点,不是神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关羽的态度,特别是有关关公戏曲经久不衰,说明当时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信”思想有利于教化人们,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戏曲这一形式的论述,不是宗教进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6.“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 B.写意画

C.京剧 D.草书

解析:唐诗也有现实主义,与材料中“离形而取意”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画留意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但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不符,故B项错误;在京剧舞台上,演员仿照的生活动作是逼真的,但动作指向的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这种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仿照生活的表演,在戏曲中叫作虚拟表演,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相符,故C项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尽情,但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7.中国宋代绘画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见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A.留意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C.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

D.留意抒发画家的主观情趣

解析:“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这说明宋代绘画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写实与写意,A项错误;材料中“适中与和谐”不能反映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C项错误;留意抒发画家的主观情趣与材料中“主观与客观的和谐”不符,D项错误。

答案:B

8.清代的画作《太平欢快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消遣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呈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盛、经济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绘画在清代大量消灭主要是由于()

A.文人山水画的兴盛 B.绘画理论的成熟

C.城市经济的富强 D.绘画题材的广泛

解析:文人画主要反映的是士大夫的内心情感,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绘画理论的成熟在唐朝就已消灭,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市井生活,因此消灭的缘由是商品经济的进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绘画的内容,并未体现出其题材的广泛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9.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字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