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一百家争鸣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20·宁德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

A.法治 B.专制统治

C.德治 D.无为而治

【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孔子主见“以德治民”,孟子主见实行“仁政”,二者都是强调统治者要施行德政,故选C。

2.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为此他提出

()

A.“尚贤”“尚同” B.“以德治国”

C.“君轻民贵” D.“仁者爱人”

【解析】选D。“尚贤”“尚同”是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故A错误;“以德治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君轻民贵”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故C错误;材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正确。

【补偿训练】

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见是 ()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学思结合

【解析】选B。依据材料“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B符合题意。

3.(2020·长春高二检测)推动战国时期消灭“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缘由是

()

A.频繁的兼并战斗 B.生产力的进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致使土地私有制产生,分封制瓦解,社会进入大变革大动荡时期,私学兴起,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百家争鸣兴起,故B正确。

4.(2020·临沂高二检测)道家主见“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 ()

A.消极避世毫无可取之处

B.反对制服和利用规律

C.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解析】选C。依据“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可知,道家思想敬重客观规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故选C;材料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消极避世,排解A;材料中强调遵循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反对制服和利用规律,排解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道家思想不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解D。

【补偿训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源自 ()

A.《老子》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选A。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实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得以流传,答案为A。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

【解析】选D。材料强调“直”与“屈”、“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冲突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选D;孔子思想主见是“仁”和“礼”,排解A;孟子的思想主见是“仁政”,排解B;韩非的核心思想是“法治”,排解C。

6.(2020·唐山高二检测)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选D。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对待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与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吻合,故选D。A、B、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7.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解析】选B。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两人阶级属性的差异打算了其思想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两人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排解A;C、D是史实,并非根源。故选B。

【补偿训练】

孔子主见社会和谐,墨子主见“兼爱”“非攻”,孟子主见“政在得民”。这些主见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B.社会长期动荡担忧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解析】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孔子、孟子、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中三者的主见都期望社会和谐、人人相爱、统治者以德治民,可知当时的社会长期动荡担忧,B正确。百家争鸣时期各家思想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未合流,A

错。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并未全面崩溃,C错。封建经济逐步兴起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与题干中的观点无关,D错。

二、非选择题(22分)

8.(2020·南昌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析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NL0R9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