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
新课导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
素养目标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过分析文中的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形象;3.学习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理解“梨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4.感受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01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著名作家,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等。
写作背景《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民族风情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02整体感知
字音字形竹篾()喷香()撵走()麂子()修葺()菌子()陡峭()露宿()mièpènniǎnjǐqìjùnqiàosù【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修葺】整理(建筑物)。【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文章,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整体感知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核心事物:小屋。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
整体感知文中为何先发现茅屋,后建造房屋呢?请你把这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一下。4.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5.梨花照料小茅屋3.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2.瑶族老人来送米
03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1.文章围绕“小屋的主人”设置了几个悬念,请在文中找出来,并进行概括。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三个悬念两次误会
探究文本(1)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正愁天晚无处落脚,小屋的出现解除了困境,我们产生“这是什么人的房子”的疑问。(2)“我”和老余误以为送米来的瑶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误会消除,继续疑惑“小屋的主人是谁”,瑶族老人的讲述让我们都以为主人是哈尼小姑娘。(3)当我们见到哈尼小姑娘后才知道小屋是解放军盖的,进而产生“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盖小屋”的疑问。
探究文本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小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顾小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屋。2.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后“我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请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小屋的主人是谁?
探究文本3.文中出现的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性格特点相关语句解放军战士梨花建造小茅屋,为路人提供帮助,体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照料小茅屋,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探究文本人物性格特点相关语句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和老余天真活泼、纯洁可爱,传承了帮助他人的精神。那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