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考知识及真题系列——刑法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doc

法考知识及真题系列——刑法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罪名体系与核心逻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含11个具体罪名,重点掌握以下6个:?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2.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3.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4.?妨害药品管理罪5.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6.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核心逻辑:?-一般法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兜底罪名,销售金额≥5万)。?-特别法条:(特定商品类罪名,如假药、食品等)。?-竞合规则:特别法优先,但处罚较重时从一重罪论处。?

重点罪名解析?(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构成要件?-行为: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冒充合格。?-例:芝麻掺砂子(掺杂掺假)、党参冒充人参(以假充真)。?-结果:销售金额≥5万元(既遂);货值金额≥15万元(未遂)。?-主观:故意,明知伪劣仍生产销售。?2.命题关键?-减价销售伪劣品:若价格与伪劣品实际价值相当,仍以销售金额5万定罪。?-罪数问题:与非法经营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想象竞合时,择一重罪处罚。(二)假药罪vs劣药罪?对比项假药罪劣药罪本质成分不符,无疗效成分不足,可能有疗效危险类型抽象危险犯(行为犯)实害犯(需造成严重危害)典型情形药品标称功能超出范围?药品过期或被污染法定刑升格造成严重危害或情节严重必须已造成严重危害注意:?-“假药”范围:包括变质药品、未经批准进口药品(即使有效)。?-例外:民间传统配方少量加工且未造成危害的,不构成犯罪。(三)食品类犯罪辨析?1.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行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危险类型:具体危险犯(需“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典型情形:病死猪肉、超量添加剂、禁用农药残留。?2.有毒、有害食品罪?-行为:掺入或销售掺有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危险类型:抽象危险犯(行为犯,无需实害)。?-典型情形:工业酒精勾兑白酒、使用“瘦肉精”。?核心区别:?-有毒有害食品罪必须涉及非食品原料(如工业原料、禁用药物)。?-例:用工业盐腌制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罪;用过期原料制作糕点→不符合安全标准罪。?

罪数问题与共犯认定?(一)罪数规则?1.想象竞合:同时触犯伪劣商品罪与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等罪,择一重罪。?2.数罪并罚:实施伪劣商品犯罪时,以暴力、威胁抗拒检查的,与妨害公务罪并罚。?(二)共犯认定?明知他人实施伪劣商品犯罪,提供以下帮助的,以共犯论处:?-资金支持(贷款、账号)。?-场所条件(生产、仓储、运输)。?-技术原料(制假技术、食品添加剂)。?-广告宣传。

高频易错点总结?1.假药罪与妨害药品管理罪:???-妨害药品管理罪中的“未取得批准文件进口药品”不一定是假药,但需足以危害健康。?2.“瘦肉精”处理规则:???-喂猪→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瘦肉精→非法经营罪。?3.伪劣产品未遂:货值金额≥15万按未遂定罪,但需有销售意图。?

典例分析例题:甲将过期药品重新包装后销售,导致患者重伤。如何定性??解析:?-过期药品属于劣药,需造成严重危害才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若销售金额≥5万,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比较两罪法定刑,择一重罪处罚。?复习提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核心在于区分不同商品的危险类型与构成要件,重点掌握假药、劣药、食品类犯罪的差异,并结合罪数规则综合判断。建议通过案例对比强化记忆!?

六、真题回顾【2022】食品公司甲公司有一批过期食品,准备进行销毁处理。李某得知后,表示希望购买该批产品作为公司员工福利发放,甲公司称该批食品已经过期,虽然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仍不能进行销售,拒绝购买要求。李某多次向甲公司提出购买该批产品,甲公司同意,销售金额共计?6?万元。李某作为公司福利发放给公司员工后,没有收到不良反应的反馈。

【解析】对此,可通过判断行为是否具有欺骗性、行为人是否具有本罪的故意来解决。如果销售者将真相告诉消费者,其行为就不可能符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构成要件,同时也不能认定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发生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结果,因而不具有本罪的故意,不成立本罪。如果不说明真相,只是单纯减价销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021】关于药品犯罪的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是抽象危险犯,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是具体危险犯B.生产、销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的,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C.药品使用单位或者单位的人员销售、提供假药给他人的,成立销售、提供假药罪D.擅自进口药品(颇有疗效)在国内销售的,不能成立销售假药罪,但可能成立妨害药品管理罪

【答案】CD【2014】甲明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