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探索
第1页
第1课二里头遗址发掘
第2页
目标内容
1.寻找夏文化
2.发觉二里头遗址
3.二里头遗址发掘
第3页
了解导向
历史传说、历史文件与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作用和关系
第4页
学习目标概览
课前自主学案
关键点轻巧突破
教材习题分析
速效提能演练
第1课
第5页
一、寻找夏文化
1.背景:历史文件中所记关于夏史传说被 顾颉冈等学者提出质疑后,伴随中国
近代考古学发展,学术界开始将历史文件传说材料与考古发搬材料相印证,对夏文化进行探究。
第6页
2.考古: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
代遗址。
二、发觉二里头遗址
1.1959年夏天,考古学家徐旭生进行
“夏墟”考古调查。
2.徐旭生对这些所见不多材料进行了缜密考证,推测夏人可能主要在以下两个区域活动:第一是河南中部平落原及其附近地域,
第7页
尤其是颍水谷上游登封、禹县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大约自今山西霍山以南)地带。他认为“夏氏族或部落早期活动中心当在河南中部在山西西南部”.
3.河南偃师二里头成为考古重点。
三、二里头遗址发掘
第8页
1.位置: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西南约九公里处,包含三个自然村,平面像个半岛
0
2.发掘
(1)1959年秋,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2)二里头文化在偃师遗址第三期出土一个大型宫殿基址。
第9页
3.了解:二里头遗址长宽各2公里,地下普遍堆积着四个时期文化层;四面均发觉了历史遗址;出土文物众多:有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
4.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就是夏 文化,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文化,又包含了二里头遗址以外含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上百处遗址所反应文化面貌。
第10页
1.传说:当前考古界还未发觉夏代文
字资料及关于夏朝历史记载和比较完整年代学标尺能够证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夏朝历史依然属于传说范围。
了解夏朝历史是“传说”还是“史实”
关键点
第11页
2.史实
(1)古史传说中夏商周三代一体,商周已经相继被证实,未来夏朝一样会被证实.
(2)考古发觉二里头文化中有些内容确实与传说中夏文化很相同。
(3)商代甲骨文已经是很发达文字,其相当长发展过程在时间上与传说中夏文化吻合。
第12页
(4)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传说中夏朝与
商周有很多共同点,而夏以前文化遗存与夏朝也有许多共同点,但与商朝则很不一样,若没有一个夏朝,这中间数百年历史空白就无法解释。据此,人们普遍相信夏朝应为“史实”,而非“传说
99
O
第13页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西南约九公里处,包含三个自然村,这个范围内人类活动社会遗存、遗址被称为二里头遗址文化。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类似还有上百处文化遗址,
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联络与区分
关键点
二
第14页
因为二里头遗址文化层堆积十分经典,含有广泛意义,所以统称二里头文化。也就是说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文化,又包含了二里头遗址以外含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上百处遗址所反应文化面貌。
第15页
一、本课测评(教材P69)
1.顾颉刚等学者研究对二里头遗址发觉有何影响?
提醒:顾颉刚等学者“疑古”,促使中国学术界开始将文件中相关夏史传说材料与考古发掘实物材料相印证,虽是“激将”,却无意中指出了一条探索夏史路径。
第16页
2.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是怎样找到二里头遗址?
提醒:徐旭生先生先全方面整理古代文件中关于夏史资料,然后确定夏朝活动范围,再依据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调查,最终推断二里头为考查重点。
第17页
二、学习延伸(教材P70)
1.提醒:半坡氏族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等。
2.提醒:最主要是到今天都没有发觉夏朝文字,夏朝历史可信性还有待更深入证实。这项目标提出,与现在考古成就相符合。
第18页
第19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