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微课堂3逻辑知识运用及解题技巧.pptx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微课堂3逻辑知识运用及解题技巧.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课堂3】逻辑知识运用及解题技巧;知识微课堂?逻辑知识;知识微课堂?逻辑知识;逻辑是研究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一、概念与命题

(一)概念

1.概念的构成

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特有的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由内涵和外延构成。;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具体范围的反映。;2.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五种。

(1)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2)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中a包含b时,则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3)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4)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5)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二)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如“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这个句子对某一事件做出了明确判断,代表了命题。而像“今天会下雨吗?”“请把烟灭掉!”这样的疑问句、祈使句不代表命题。

二、逻辑四大规律

1.同一律

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即“A就是A”。;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例如:某报刊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你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能行吗?”

【解析】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高价姑娘”的“价”为价格之意,“爱情价更高”的“价”为价值之意。;2.不矛盾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真的,必有一假,即“非A即B”。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例如: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年轻人顿时哑口无言,满脸通红。

【解析】违反矛盾律。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承认作为存放这种溶液的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3.排中律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即“A或者非A”。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对两个矛盾命题的同时否定,这明显是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例如:有人在陈述自己的思想时说:“说任何事物都是绝对静止的,恐怕不正确。但说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静止的,这我也不同意。”

【解析】违反排中律。对两个矛盾命题的同时否定,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4.充足理由律

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即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件下之所以具有某种同一性质,是因为具有充分的根据。即“所以有B,是因为有A”或“B真,因为A真,并且A能推出B”。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1)以主观臆造的理由进行论证,即“理由虚假”。

(2)论证根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即“强加关系”。

(3)论证根据不充足,不能充分证明论点。即“以偏概全”。;例如:某市公安局抓住了一个惯窃犯,在他的住所搜出大量现金及照相机等赃物。讯问时,此惯犯很不老实,一口咬定现金是拣来的,照相机是几年前从旧货店买的。公安局决定以审讯照相机的来历为突破口,并由证人(照相机被窃者)出庭作证。下面是审讯时的一段记录:

审判长:(问证人)“照相机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